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撰文:行者无疆头图:哈兰日落
全文较长约八千字/阅读大概需要10min
写于前言:
此次自驾目的地位于土耳其东南部,南边与叙利亚和伊拉克交界,北邻安纳托利亚高原,属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边缘,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从此发源,从安全性和难度来讲,这可能也是目前接触两河文明最好的方式,上万年以来,人类在这里留下了太多的历史遗址,古巴比伦、亚述、萨珊、波斯在这里轮番登场。
行前准备
经过了黑海沿岸的骑行,和十几个小时的颠簸大巴车,辗转到了土耳其中部,这里属于安纳托利亚高原,国人在这里的唯一目的就是看热气球,这也是浪漫土耳其的标志。在卡帕多奇亚休整了三天,镇子上已经随处可见中文的标记,也能遇到一些国人的旅行团,在国内的名气也早已不算小众。在这里碰巧遇到了之前外高加索约伴的朋友,他们两个人也都是经验丰富的背包客,加上他们客栈认识的一个在土耳其交换学习的国内朋友,正好四个人。这里平淡闲适的生活背后是对探索的渴望,两河流域,文明、宗教、民族在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错失了伊朗转道土耳其东南部的机会,这时便开始计划前往土耳其东南部。一场亲切而友好的磋商展开了,基于贫穷的现实条件和探索欲望,四人小队成功组成,计划也由公共交通变成了更加疯狂的租车自驾。Day1
提车上路来自广东的小哥因为在土耳其交换了几个月了,对土耳其情况熟悉,所以负责租车事宜和开车,下文称小哥;另外两人,女生本科是历史专业,负责这里复杂的历史文化,下文称五个z,男生学经济的负责全程的开销记账,下文称六个z;我来负责线路的策划和领队。四个年龄相近理念相同的人,组成了完美分工,后来事实也证明这是我近三个月毕业旅行最令人难忘的一次同行。
按计划,他们三个先去开塞利的机场提车,我先把自行车安置到内夫谢希尔汽车站,然后做汽车与他们三个在开塞利市区汇合。
下午五点,我把自行车存放到了加油站,顺利到达开塞利汽车站,这也是第二次来这里了,非常熟悉,他们三个早已经在车站对面的商场等我了。
讨论了一下接下来的行程,考虑到只有小哥有驾照翻译件,而我俩肤色相近,开车的事交给我俩了,五个z和六个z分别配合我们两个。
听他们三个说,提车出车库都花了很长时间,内心忐忑,我刚拿到驾照还没有上过路,小哥稍微开过一两百公里,就在这中东地区开车。
有车的兴奋还是冲淡了担心,就这样四个人上路了,前两个小时,氛围活跃,我猜后边他们两个,也是不敢睡觉,我坐在副驾上全程注意。
出了市区上了高速才慢慢放下心来,就这样一路向东南开去,直到天黑,按照计划三百多公里的路,晚上十点应该可以到马拉蒂亚。
晚上车非常少,四周一片漆黑,只感觉车子有起伏在山区开,也不知道四周是什么,只记得那晚,漫天的星空,还有银河特别亮。
十点左右,连开了四个小时,在路边一个服务区休息,准备换我开车,趁着他们三个上厕所,我打开手机,搜了一下自动挡汽车怎么开。
后半夜,人乏马困,后边两个可能是对我开车技术放心,慢慢睡着了,只剩下小哥和我有一句每一句的聊着。
Day2
石头山——内姆鲁特山一直开到凌晨一点多,前方能依稀看到马拉蒂亚的城市的灯光,再找住宿已经来不及了,我把车停到了路边的空地上,商量着今晚就在车上将就着睡了。
由于太困,我分分钟睡着,大概睡了几个小时,五六点天蒙蒙亮便醒了,按原计划今天早上是要看内姆鲁特山日出的。
后边两个昨晚都没有睡好,原来后半夜有辆大卡车也停了过来,比较吵闹,短暂的休息,精神好了很多,我继续开车上路了,过了马拉蒂亚市区,开始左转进山。
就这样猝不及防的进了山,经过昨天晚上的磨练,我对车已经比较熟悉了,在一车多宽的盘山路上了,车技越发娴熟,他们三个越发害怕。
到了一个高点,决定下车透透气,太阳此时已经越过了群山,照在眼前的山体上,明暗相间,非常漂亮。
此时看地图还有七八十公里到达内姆鲁特山,日出无望,也就闲适了下来,看似贫瘠的山区,山谷中不时也会路过一些小村庄,最后一段十公里,便完全是盘旋而上的土路,路上都是落石,下边便是悬崖。
内姆鲁特山是一座位于安纳托利亚东南部海拔米的高山。公元前69年至公元前34年,科马吉尼地区的国王安条克一世在山顶建造了一座非凡的纪念碑以示他自己与天神们的荣耀。
作为波斯人与希腊人的后代,他当时统治着叙利亚北部和幼发拉底河建立的王国,在叙利亚与波斯的贸易中大为受益。在众多的神话中,诸神都将山顶作为其传统的居住地,所以安条克使内姆鲁特山作为了许多巨大的神像之家,包括他自己的头像。
年,这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到了内姆鲁特山的山顶,同时也是安提俄克斯一世的陵墓。
陵墓用石头垒成,高49米,直径为米,东、西、北三面由台阶式的院落围合,东台傍山,有两道矮墙,上面有一尊他自己高8-9米的雕像,两侧各有狮子和鹰的雕像。另外有5尊希腊和波斯的神像,各高达7米,头部是用整个石块雕造,身体是石块垒筑的,现已倒塌散落,身首异处。
神像底座有刻有神的名称,和有关宗教仪式、法律、敕令等铭文。雕像对面有一座金字塔,为祭祀火神的场所。
西边台地有一个狮子浮雕,前胸有新月和19颗星,代表公元前62年7月7日时的木星、水星和火星的运行位置,也是安梯奥彻斯一世登基的日子。
北边台地则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所,不知道什么原因,偌大的山头只有我们四个游客,四处空荡,眺望远处的美索不达尼亚平原,大河平原,有一种文明的震撼。
山上风特别大,拍完照便开始折返,开车下山同样小心,回到大路上继续向南,海拔迅速下降,一路欢歌,小哥讲起他泰国的故事,唱着泰语歌。
然后我们就被持枪的军人拦下了,忐忑不安的递上了我的护照和小哥的驾照翻译件,果真这里会不会开车不重要,身份最重要,看到弹孔的路牌还是提醒着我们接下来要去的地方——迪亚巴克尔Diyarbakir。
下午两点到达在底格里斯河岸边的一个小店吃饭,遇到了一桌也是开车吃饭的当地人,语言不通,不过还是感觉到友好了。
下午早早的到达迪亚巴克尔,感觉这是一个在野蛮扩张的城市,市郊很多新建的房子,裸露着粗糙的水泥。
迪亚巴克尔,人口约93万,为土耳其东南部第二大城市,仅次于加济安泰普。
这里是土耳其国内最大的库尔德人聚居城市,而库尔德人是中东第四大民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无国家民族。
如果不是房子周边随处可见的铁丝网,谁能想到这里在20世纪80年代曾长期作为库尔德工人党的活动中心,被誉为“土耳其库尔德斯坦的非官方首都”。城市及周边地区曾长期是库尔德叛乱武装与土耳其政府对抗的冲突密集地区。
进了城,找到网上订的宾馆,宾馆对面便可以停车,因为通道很小,我们尝试了很久没有停好,被看门的大爷看到非常热心的就帮我们停好了。
询问停车收费时间情况时,一个会说英语的路人主动过来帮忙询问,比较扎眼的我们四个亚洲面孔,一会就围上来一圈人来观看,满是充满着友好的好奇,第一次感受到这个城市的热情。
安置好行李之后,我们决定在老城区四处逛逛,迪亚巴克尔整个城市都位于底格里斯河右岸,处于交通要冲,至今依然是土耳其东南部重要军事中心。
因为重要的地理位置,新亚述帝国、罗马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先后占领该城,这里迄今还保存有罗马时代的城墙,应该就是周董歌中唱的黑色玄武石的城墙。
老城区有很多地毯、棉毛纺织、皮革制品与铜器制造厂,特别是金、银丝细工制品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就非常有名。
不过来到一个新的城市,第一件事还是找吃的,开了一天一夜的车,决定犒劳一下,在城墙边找到了一家看着还不错的餐厅,比较新奇的就是进门会给手上喷一下古龙水,一种用无花果花、玫瑰、柑橘类等制成的香水,用来表示热情好客。
想想现在疫情时期,用来做消毒水也不错,古老的智慧。
吃完饭,天还没黑,在老街区闲逛,看到一个理发店,我们三个便怂恿小哥剪头,这也是了解当地人生活的一种方式。
我们在理发店外边看了许久,被老板叫了进来喝红茶,看到老板潇洒帅气的理发,我喝小哥都决定试一试,记得好像是人民币二十块的样子。
不得不说,来回洗了三次头,各种发胶精修,一丝不苟,从时间上就很值得,我俩折腾了一个小时,剪完多付了五里拉的小费。
老板告诉我们他是这里最专业的理发师,实力点赞,剪发的时候,外边也都是小孩子在围观,看着我们这些来自东方的陌生面孔。
我们住的地方附近是一个夜市,非常热闹,晚上回去的时候各种叫卖,对于生活在小城市的我便很有亲切感,路过一个糖果店的时候,被一个和蔼的大爷叫住,送我们每个人几个糖果吃。
中国在土耳其语的发音是qin,有点像秦读第四声。
文明之间的交流有的时候就是这么不经意间停留,看到一家做糕点的店(土耳其早茶吃的甜甜圈等)的时候,也热情的邀请我进来拍照,给我看他们的炉子,最后在宾馆旁边吃了点茶歇,结束了奔波的一天。
Day3
美索不达尼亚平原
第二天一大早,便收拾东西出发,今天的行程很悠闲。
目的地是一百多公里以外的古城——马尔丁,先去了加油站把车加满了油,土耳其的油价和国内差不多,出城的道路非常平坦,相对于外高加索国家,土国的基建算是比较不错的了。
离开迪亚巴克尔的河边台地,一路上主要是丘陵地带了,算是山地和美索不达尼亚平原的一个过渡,道路两边,目之所及的平缓丘陵都被黄色覆盖,仔细观察,海拔较低的地方种的都是小麦,只不过已经收割。
根据考证:两河流域,也就是现在的伊朗西南部、伊拉克西北部和土耳其东南部地区,是世界上栽培第一粒小麦和提莫菲维小麦最早被驯化之地。爬上了其中一个山丘,远眺东方,想象着五千年前小麦是怎么跨越万里,传递到中国的。
站在山丘上,回看我们的小白车,经过山区和夜路的历练,我和小哥的车技也进步很多,基本开车就比较轻松了,不过后面的经历还是证明我们太年轻,有人的地方才是最难开的。
中午时分,我们到达了一个小山丘上的不知名小镇,土黄色的建筑错落有致的分布在山丘上,周围还有一圈矮矮的石头砌的城墙,易守难攻,毕竟这里地势平缓又是四战之地,比起其他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开到山丘脚下停靠在路边,五个z身体不舒服在车里休息,我们三个便沿着曲折的道路,往山顶走去,有点电影里中东的感觉了。
各种小路,除了知道向上走的大方向外,也分清东西南北,不熟悉的人肯定迷路,这里不算是旅游景点,从居民的反应,说不定我们是第一个开车来这里的中国人。
山顶是一个没人看管的清真寺,天气炎热,我们三个便直接下山了,回到停车的位置,五个z已经在和小卖铺的阿姨聊天,我们借用了一下厕所。
最后走的时候买了几个冰淇淋,非常好吃,离开要经过镇子中心,我开着车在有坡度狭窄的街道慢慢挪动。
然后就蹭着路两边的摊位了,应该是摔了几个水果,前后都有车不能堵路,便没有停直接离开了,表示歉意。
到达马尔丁之前,时间尚早,决定先去位于土耳其和叙利亚边境,距离国境线10公里左右的一处罗马时期的古遗址看看。
马尔丁地区是当时地理意义上的罗马-波斯的边境,年,罗马与帕提亚帝国曾爆发过著名的尼西比斯之战,也是双方的最后一战。罗马向帕提亚赔款求和,但帕提亚不久后便被萨珊王朝(波斯)所灭。
尽管波斯人多次占领,该地的文化仍以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为主,这也是当地还遗留一些罗马时期灌溉、城市遗址的原因。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9世纪,什叶派阿拉伯人建立了哈姆丹王朝(Hamdanids),并且多次围绕尼西比斯与东罗马(拜占庭)发生战争,才逐渐伊斯兰化。
年这里被塞尔柱苏丹图格里勒一世征服,年,成为塞尔柱的继业者国家阿尔图格王朝(Artuqids)的领地。阿尔图格王朝定都马尔丁,形成了阿拉伯人、土库曼人、库尔德人混居的局面。如今马尔丁的老城遗留下来的建筑便主要为阿尔图格时期的。
阿尔图格王朝之后又相继经历了土库曼人、库尔德人、蒙古人的统治。一直到18世纪马尔丁地区才被奥斯曼帝国征服,成为了现在土耳其的一部分。
看完只觉着自己历史浅薄的遗址后,驱车返回马尔丁,沿着紧挨土叙边境的公路,远处的叙利亚依稀可见,十年叙利亚内战加伊斯兰国运动,道路两旁还是可以看到一些战争遗迹的。
穿过广袤的一直延伸到叙利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大平原,和上午的丘陵的感觉不同,道路两边都是非常平坦肥沃的农田。
车上放着爱在西元前,讨论着台湾问题。
城市越来越近,车辆也越来越多,远远看去,整个城市像嵌在山上一样。因为土耳其禁止booking这个软件,所以提前在Airbnb上订了一间民宿,准备晚饭自己做,便先去了一家大超市买菜。
民宿在一个看着高档一点的小区,等待房东过来的过程中,和周围一帮当地的孩子打成了一片,小哥和六个z都体验了一把明星的感觉。
如今的马尔丁的大部分人口为库尔德人,其次是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也有极少数亚述或叙利亚基督徒。多民族文化混杂,在欧亚交界的土地上,仿佛是一本成为纪录历史的城市史书。
大约六点等到房东顺利入住,民宿的房东便是库尔德人,和我们简单聊一些当地的情况,交代了一下便去睡觉了,因为厨房没有炒锅和调料,晚饭只煮了一大锅鸡肉和一些黑暗料理。
大家都很开心,聊到了很晚,晚上便打着地铺睡了。
Day4
先知之城——尚德乌尔法
马尔丁(Mardin)是一座山城,海拔米,这里有属于它自己的颜色—蜂蜜色。整座山都是由蜂蜜色的岩石和蜂蜜色的石头房子组成,清晨,在阳光的照耀下,光线与蜂蜜色的石头相互作用,展现的是马尔丁令人震撼的美丽。
大早,我们便收拾好东西,准备先开车去了古城的山顶,早起的奖励就是在狭小的平台上练习调头。
仿佛又考了一个加强版的科二,又是垫砖头又是指挥,我和小哥两个人折腾了二十多分钟终于停好。
步行继续向前,路左边有个入口,顺着台阶之上,就来到了苏丹伊萨神学院(SultanIsaMedresesi)。神学院蜂蜜色的大门雕饰很华丽,有很多细小的花纹。进去后中间有一个美丽的庭院。
庭院后边的房子便紧挨着山体,有水缓缓流出,最后在庭院中间汇聚成一个小池子,很多当地人会去摸石头。
神学院再往上,有一座城堡,最高点悬挂着土耳其的国旗,有点像西藏依山而建的寺庙,“马尔丁”名称来源于古老的阿拉米语,意思便是“要塞”。
这座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城堡在古代是马尔丁居民的庇护所,如今城堡四周竖起高高的铁丝网,成为土耳其军队专属的控制区,游客不能进入。
站在庭院的长廊远眺,是辽阔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不远处的叙利亚边境,山坡上顺势逶迤排列,密密麻麻的石头房子给人以强烈的历史厚重感,让人想起了古老的耶路撒冷。
离开马尔丁,沿着土耳其南部的高速公路往乌尔法方向开,这也是我的第一次在高速开车,后来五个z也开了一段,才发现她才是老司机,开车比我还猛。
中午也没有停,服务区简单休息,三个人轮着开,下午三点便到了被称为“先知之城”的尚德乌尔法(Sanliurfa),先知亚伯拉罕出生的地方。
这次订了一个市中心条件好一点的酒店,酒店自带停车场,倾斜四十度的坡加仅一车宽一点的巷子着实难为了我,最后酒店保安,气定神闲的潇洒的车技帮我们停好了车。
安置好行李,便开车前往哈兰,这里扼守着哈兰平原南口与通往叙利亚的公路,是一个重要的农牧产品市场。古代便是从安纳托利亚高原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北部交通要道上的贸易中心。
到达土叙口岸的时候,我们把车停从地图看,离叙利亚大约五百米的地方,四个人开始截图发朋友圈,发完赶紧溜。
哈兰(Harran)位于尚勒乌尔法东南80多公里,距离叙利亚边境处只有一步之遥。是地球上人类最早的居住地之一,并且一直有人居住。
这里最有特色的建筑便是蜂窝房,据说,这种房屋的样式从公元前年一直延续至今,几乎每家都有这种蜂巢房,但因新建的房屋更加舒适,现在基本上没有人住在这种房子里,目前仅用于仓储或饲养牲畜只用。
我们把车停到镇子的广场,下车四处闲逛。
哈兰建于公元前年,历史上曾经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因其在幼发拉底河的重要位置,使其迅速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古时连接大马士革、尼尼微、迦基米施的商道,都经过哈兰。
《创世纪》中提到过哈兰以及曾在这里居住过的最著名的居民-亚伯拉罕。据说,先知亚伯拉罕听到了神要他去应许之地的呼召,领着全家朝着神所指示的方向前进。
此后亚伯拉罕的家族依然有人生活在哈兰,这就是亚伯兰的兄弟拿鹤的儿子拉班。因此,这里也是最重要的犹太教胜地之一。
古城还留有部分城墙,内部都是散落的石块和杂草,诉说着几千年历史的变迁,在一个还比较完好的城门下边,遇到在玩兵乓球的当地小孩。
是时候告诉他中国人都会功夫和打兵乓球,车上五个z疯狂吐槽我种植刻板印象,不知道他长大了还记不记,某天的下午和一个来自东方神秘国度的大哥哥,进行了一场友好的乒乓球比赛和以广播体操舞动青春为代表的中国功夫。
返回乌尔法路上,因为没有怎么吃午饭,买了几个不知名的糖圈四个人先垫着吃点,和来的时候走的大路不同,回去的时候我们选了一个乡间小路。
经过一个个小村庄,大片的农田,古老的灌溉系统,一片安静祥和,有幸在车上看到了此行最美丽的一次日落——我给你的爱写在公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尼亚平原。
返回酒店,天已经完全黑了,出门觅食。
由于与叙利亚邻近,乌尔法有一种显而易见的中东味道,裹着批肩的妇女、繁乱的巴扎市场、下着西洋双陆棋的老者、蓄着胡须的男人喝着茶大声的高谈阔论。
这是这次自驾之行,最后一顿晚餐了,一路上吃腻了烤辣椒、西红柿、洋葱、土豆、烤肉配米饭的土耳其菜,我们决定步行去几公里外商场吃肯德基。
吃过晚饭,回酒店的路上,经过老城的市中心。
尚勒乌尔法是亚伯拉罕生活的地方,也是约伯曾经居住七年的地方,信徒们便在据说是亚伯拉罕出生的洞穴,建立了宏大的清真寺(GrandMosque)。
这是尚勒乌尔法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其所在位置曾是一座名为“红教堂”的老教堂——这座老教堂的一些石柱和钟塔仍屹立不倒。这个钟塔是尚勒乌尔法地区唯一的钟塔。
清真寺前边是一个公园,巨大的水池,里边都是硕大的鲤鱼,还有一些茶馆,晚上都是当地人在乘凉喝茶,远处山上是罗马时期的城堡,山顶还有两根巨大的柱子。
Day5
返程
早上八点,便在楼下大厅,这也是这几天唯一一次含早的酒店,早上的自助餐还是比较丰盛的。
今天全程要开将近七百公里的路,经过加济安泰普,一直开到地中海沿岸的阿达纳,然后翻山返回开塞利还车,时间比较紧,基本一天都要赶路。
中午时分,到达加济安泰普——土耳其东南部最大的城市,也是土耳其境内第六大城市,并且是安那托利亚(Anatolia)最早的聚居地之一。
在幼发拉底河的岸边回望,便是著名的加济安泰普堡垒,确实历史不详。但有研究指出,堡垒早於铜石器时代已有人居住,现存外形是公元六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Justinian)时期形成。堡垒成正方形,周长米。
堡垒外墙以大石砌成,并筑有十二座塔以作防御。此外,堡垒内设有清真寺和蓄水池,还有另一些遗迹。
下午两点,顺利到达地中海沿岸城市——阿达纳,气候为之一变,五个z和六个z他们两个要从这里坐汽车去爱琴海旁边的城市——伊兹密尔,我们四个人在阿达纳汽车站分别,我和小哥继续开车。
距离开塞利机场还有两百公里的路,必须下午五点还车,否则就要再加一天的租车时间,离开阿达纳,便开始进山,我们两个换着休息。
下午五点左右,到达内夫谢希尔汽车站,我下车取到自己的自行车继续我的骑行,道了声告别,最后五六十公里路,只剩下小哥独自去机场还车。
四天五夜
四个人,自驾两千多公里
一场没有预料的旅途
遇见
这可能就是旅行路上最迷人的地方
我们江湖再见!
谨以此篇纪念这次难忘的路程
...END...图片:行者无疆、小哥、五个z、六个z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修图:snapseed
毕业旅行往期文章:
毕业旅行(一)——启程
四天五夜横穿欧亚——西伯利亚大铁路
终见莫斯科
乌拉!斯大林格勒
卡兹别克山上的教堂:入境格鲁吉亚
一个高加索深处的红酒小镇——西格纳吉
一个黑海之滨的爱情小城——巴统
毕业旅行(十五)——爱琴海边的小屋
毕业旅行最后一站:伊斯坦布尔
瓦尔登湖畔记录生活,不断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