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一到,走亲访友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同时,接待客人也是一项必修课。但是,我们都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客人,都让你心情愉悦。想想那些人,他们抢夺你的糖果,分割你的美食,领走你的红包,更重要的是,剥夺了你休息的权力。
哎呀,今天小编怎么净说实话啊!一定是这几天接客太多累的……
或者,是因为下面这部我们要介绍的戏闹的……
欢迎和招待每一位客人!
即使他们是一群悲伤之徒
来扫荡你的客房
将家具一扫而光
但你要款待每一位宾客
他或许会为你打扫
并带来新的喜悦
——莫拉维·贾拉鲁丁·鲁米
话剧《红鲱鱼》
编剧:让·雅克·瓦鲁让(法)
导演:牟森
鼓楼西剧场·九月演出
《红鲱鱼》剧情简介:
退休医生巴尼埃的妻子是个行善家,她决定除夕之夜遨请街区的几个流浪汉来家里过节。巴尼埃对这个决定,似乎心存疑虑,但又无法反对,于是决定将自己置身事外。流浪汉们到来之后,开始拘谨,继而放肆,最后胡作非为。受过良好传统教育的巴尼埃大夫面对流浪汉们的犬儒哲学,从开始的惊慌失措,直到哑口无言。他的听之任之,助长了流浪汉们的丑恶行径。于是,在自己的逆来顺受中,巴尼埃渐渐失去了对住所的控制权,甚至失去了自己的亲人。
编剧简介:
让-雅克·瓦鲁让(Jean-JacquesVaroujean)出生于法国,其父是亚美尼亚移民。他虽然自幼受到法国的正统教育和文化熏陶,但始终未忘亚美尼亚的历史与文明,时刻关心着亚美尼亚人民苦难的命运。瓦鲁让以其剧作《协奏曲》于年步入戏剧界,至今已有二十多部作品搬上舞台,十多种剧作成书问世。他的作品大致取之于两类题材:一类是历史题材,比如年上演后轰动一时的《亚杜兰洞》以本世纪初土耳其人屠杀万亚美尼亚人为背景,讲述一个无家可归的五口之家隐居山洞的遭遇;另一类是社会生活题材,多数取材于“社会新闻”,如年上演并获得巨大成功的《每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讲述法国外省一位良家妇女如何痛心疾首地忍受12岁的儿子行凶抢劫,14岁时已变为小城人人谈虎色变的匪首。然而无论涉及哪类题材,瓦鲁让的人物多为契诃夫式的小人物。他们经历的事情虽然只能列入报纸的杂闻,但每一件都令人深思:“为什么一个工程师突然决定当流浪汉?为什么一个少年跳楼自尽?为什么?为什么?……”对瓦鲁让来说,一则杂闻有如一次社会震荡,从中可以窥视社会的病症,而无数的社会震荡将导致一个社会乃至一个民族、一种文明的衰亡。瓦鲁让二十多种剧作实录了二十多次社会震荡。
瓦鲁让具有自己独特的戏剧风格和语言特色,他试图把生活中人物的对话很自然地搬上舞台:粗俗而生动,粗略而明快,作者不加任何干预、教导、补充,经常出现“话到嘴边留三分”的场面,而“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不完整句子给观众或读者留下许多空白,任其回味和琢磨;有时则出现很长一段内心独白,但往往也不了了之,似乎真理越辩越模糊,不如让观众或读者自己做出结论。因此,我们把他这类作品称为“模糊剧”也许很合适。
瓦鲁让的作品曾引起法国戏剧家欧仁·尤内斯库强烈的兴趣和高度的评价。年3月尤内斯库看了瓦鲁让的《男爵、男爵夫人》之后着文称赞瓦鲁让是当今少数几个受批评家重视的剧作家之一,指出该剧的主题是理想主义者企图阻止现代化文明愚蠢地以“推土机”铲除最悠久的价值观念,企图用最古老最神圣的思想来阻止这种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摧毁,因此,尤内斯库称瓦鲁让是复兴西方传统精神和传统戏剧创作的代表。十佘年来,瓦鲁让每年有新剧问世,从演出的场次、报界的好评以及剧本的销路来看,尤内斯库的评价经受住了历史与现实的考验。
假期过半,剧目揭秘也已经过半啦!
1、《审查者》
2、《新来的女管家》
3、《红鲱鱼》
4、《晚安》
5、《山羊》
6、《非常》
面对满屋的熊孩子,你是不是想拥有一种特异功能
“倒!”
?鼓楼西剧场剧目表
鼓楼西剧场官方购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