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玉桥融东西文化琢加拿大碧玉

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0352152225524141&wfr=spider&for=pc
文/萧宿荣我当编辑30年,编书数百种,胡昌民先生的《玉桥——融东西文化琢加拿大碧玉》(以下省称《玉桥》)是过程独特、意义独具、收获独到的一本。在年1月11日上海工艺美术学院作为60周年校庆重要活动举办的《玉桥》新书发布会(视频会议)上,我从一个编辑的角度谈了对《玉桥》出版的四点感受:是中外艺术美学交融渗透结出的丰硕果实,是中外文化交流借鉴结出的丰硕果实,是中外出版传播互动结出的丰硕果实,是上海工艺美术学院人才培养结出的丰硕果实。接着,在年2月19日举行的该书国际发布会(视频会议)上的致辞中,我又谈了对《玉桥》一书的四点感受:《玉桥》充分展现了胡昌民先生作为一名享誉中外的雕刻艺术家的工匠精神;《玉桥》的出版,是中国艺术、中华文化融通东西走向世界的典范成果之一;《玉桥》的创作,充分展示了海外华人华侨和中国留学生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精神;《玉桥》的出版,是对“疫情无情人有情”这句话的温暖诠释。艺术无国界,创作有境界。近40万字的《玉桥》一书,是一本论述加拿大碧玉雕刻艺术、展现作者艺术观念的专著,是胡昌民先生47年雕刻艺术创作实践、经验总结与理论概括、美学提炼的结晶,它让我们惊喜地看见东西方雕刻艺术、造型艺术、绘画艺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中西艺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孕育出来的一朵朵艺术奇葩,一起见证作者怎样用心、用情、用功、用力,将一块块原本平淡无奇、没有生命的象牙和冷冰冰的玉石,一锤一锤,一刀一刀,一凿一凿,方圆凹凸,精雕细刻,精打细磨,呈现为一幅幅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美轮美奂、中西合璧的牙雕、玉雕艺术品,让读者和观众得以欣赏到雕刻艺术的立意美、形体美和造型美。胡先生融通东西文化的艺术创作,极大地丰富了世界雕刻艺术的宝库,有力地促进了世界雕刻艺术的发展和美术文明的进步。这部图文并茂的专著,既有相当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观赏性;既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又有很好的艺术指导价值和收藏价值。《玉桥》的出版历时8个月,从图书设计、排版、制作,到书稿编辑、加工、校对,每一个环节的人员都一丝不苟、反复推敲,确保了内容质量的一流水准。《玉桥》得以在中国顺利出版,要特别感谢在温哥华的知名华人出版人张辉先生的热心推荐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团队的重要贡献。《玉桥》的出版,为疫情时代中国与国际出版往来互动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模式。作为一名资深的图书编辑,邂逅好的书稿、好的作者,自然是最幸运的、最幸福、最开心的事。《玉桥》出版,是中外图书出版、文化互动传播的一段佳话。我与作者胡昌民先生至今尚未谋面,但感觉就像认识很久的“老朋友”了。因为全球性的新冠疫情,我们在加拿大失之交臂,至今天各一方,遥隔万里,却因书结缘,以书交友,结下了深厚友谊。执着于浓郁的“海上”情结,生于上海长于上海学于上海的胡昌民先生咬定《玉桥》要在上海的出版社出版。于是,我这个身在广州的出版人,只能老老实实地联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这个老牌名社。本想当“责任编辑”的我,也只能改做个“特约编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的认真、严谨、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专业、敬业精神,为《玉桥》增色不少。“海派文化”的内在气韵,给我和作者都留下了深刻的美好的印象。33年前,胡昌民先生负笈留学,来到美丽的“枫叶之国”加拿大寻梦筑梦圆梦。他克服种种困难,忘我奋斗,不懈努力,虽苦犹乐,不改初衷,付出的汗水和心血,承受的委屈与辛劳,不言而喻,可想而知。胡先生表现出的勤劳朴实作风和不断开拓精神,是中华民族坚忍不拔、不怕牺牲、勇于创新精神的个体呈现。从他身上,我们可以追寻早先华人华侨披荆斩棘的印记,也可以见证当代华人华侨和千千万万留学生刻苦奋斗、求真务实、不断进取的精神。任何时代,这种精神都弥足珍贵、令人感动的。从我和胡昌民先生两年多的对话、沟通、交流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胡先生是一个诚恳、执着、纯善、儒雅、高尚的人;从大家对他的艺术创作和文化贡献的评价中,我强烈地感受到胡先生是一位刻苦、专注、一丝不苟、琢石成华、龙场悟道的艺术家。琢玉求美、修身至善的胡先生从中国到加拿大,从牙雕到玉雕,47年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精益求精,最终达至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他还担任过加拿大玉石研究院院长,致力于弘扬传承玉文化,倾情护佑玉雕艺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玉桥》是他对工艺美术、对中西文化、对美学美育的热爱以及造型艺术实践创作的结晶,融汇了他对艺术对审美对东西方文化的深刻解读、独到体悟与通达智慧,呈现了他深植于内心的“根向下生、花向上开”的中国艺术家精气神。玉石是纯洁美丽的象征。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加拿大是世界上玉石储量最大的国家,加拿大碧玉举世闻名。胡昌民先生用铁锤和刻刀赋予加拿大碧玉以永恒的生命,用精湛的艺术作品和高价值的文字,带领我们走进巧夺天工、璀璨夺目的加拿大玉雕世界。我虽然参与了《玉雕》一书的编辑出版工作,但对于雕刻艺术依然是门外汉。然而,我们从新华社温哥华分社原社长江亚平博士、资深媒体人萧元恺先生、《玉桥》“后记”的作者高晓莉女士等对胡先生艺术成就与工匠精神的高度评价中,已可对胡昌明先生开拓的出神入化的雕刻艺术世界窥斑见豹了。作为移民国家,加拿大玉雕艺术吸收了欧洲石文化、非洲木文化、亚洲玉文化的精髓,多元文化的跨界融合、创新,使富有独特艺术气质和风韵的加拿大玉雕文化得以在北美文化土壤中生根、散枝、派叶、开花、结果,日臻成熟,使这一特色鲜明的造型艺术以它生活化、大众化、本土化的特征与民众生活更贴近,与社会时尚更密切。无论在选题内容、表现形式,还是审美趣味上,它力求符合当今时代、符合西方各个族群的审美需求。因此,这种艺术扎根在民间,流行于现代,具有广泛的民间基础和自强不息的生命力。工匠精神依附于艺术精神,蕴藏在工艺、技术和艺术背后的,是文化、思想和哲学,这是艺术的精神、艺术的灵魂,雕刻艺术当然也不例外。胡昌民先生在中国接受了系统的传统文化、美学思想的教育熏陶,骨子里流淌着中华文明的血脉,一经与西方文化底蕴打通、对接,中式思维、西式思维、中西文化相互交织、碰撞、激发,相互取长补短,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便别有洞天,源头活水泉涌而来。他用玉石演绎生命活力、人文精神、自然天趣和美的形态,使纯技巧性的工艺富含新意,使造型艺术更加具有艺术内涵,显著地提升了作品的艺术境界和艺术品位。中国的、世界的,东方的、西方的,无形的中外文化,通过有形的玉雕作品相会、相交、相融,和谐统一在艺术家的指尖上、作品里,使“北美风土”尽显“东方风韵”,玲珑剔透,绽放夺目光彩,充分地展现了玉文化可以跨越地域、跨越时空、跨越文化的神奇魅力。从这个角度说,《玉桥》是中国艺术、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进西方艺术世界,是“东风西渐”新的重要的成果,可以给中华优秀文化的国际传播以及世界优秀文明输入中国,带来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原文见年7月17日《羊城晚报》A6版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吴小攀校对

李红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tailongg.com/ewjs/117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