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读书日”的由来
“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译“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年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阅读和写作。年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4月23日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传说中勇士乔治屠龙救公主,并获得了公主回赠的礼物——一本书,象征着知识与力量。每到这一天,加泰罗尼亚的妇女们就给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男人们则会回赠一枝玫瑰花。巧合的是,这天是著名作家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维加3位著名文学大师的辞世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巧合之外,则是人们对书籍的热爱和对阅读重要性的深层认识。
二、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
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三、世界图书首都
为提高公众对阅读的兴趣和促进图书出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年在“世界读书日”的框架下发起了“世界图书首都计划”,并宣布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为年的“世界图书首都”。此后,每年都有一座城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图书首都”的称号。
历年当选“世界图书首都”的城市分别有:
马德里(西班牙,年)
亚历山大(埃及,年)
新德里(印度,年)
安特卫普(比利时,年)
蒙特利尔(加拿大,年)
都灵(意大利,年)
波哥大(哥伦比亚,年)
阿姆斯特丹(荷兰,年)
贝鲁特(黎巴嫩,年)
卢布尔雅那(斯洛文尼亚,年)
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年)
埃里温(亚美尼亚,年)
曼谷(泰国,年)
哈科特港(尼日利亚,年)
仁川(韩国,年)
弗罗茨瓦夫(波兰,年)
霍媛桃编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