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中的作曲家肖像画听俄罗斯钢琴学派传

台上沉静,台下火热,着一袭红色长裙的钢琴家安吉拉·齐拉乾(AngelaCholakian),浑身散发着俄罗斯音乐特有的深邃、宽广和火一样的激情。

6月20日的星广会,安吉拉为观众带来了一套鲜少演奏的曲目。这菜单中有她喜欢的老柴、斯克里雅宾、拉赫玛尼诺夫,也有她最心爱的舒曼。从她演奏的这些非主流、偏冷门的作品中感受到作曲家的不同侧面以及代表那些时代的风格特征。

俄罗斯学派在世界缤纷的钢琴学派中无疑是辉煌和耀眼的,从钢琴巨匠安东-鲁宾斯坦、涅高兹、戈登威泽、尼古拉耶娃到里赫特、吉利尔斯,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奠定了俄罗斯钢琴学派的根基。

而作为吉利尔斯名副其实的继承者,安吉拉·齐拉乾,自然汲取了俄罗斯学派精髓,她的演奏技艺高超、情感丰沛、音乐色彩丰富,演奏激情而充满诗意。

论演奏技巧,也许她没有年轻时候的速度、力度,但韵味以及所表现出的作品内涵则是根深于俄罗斯学派丰沃的土壤。

她转动着水晶球的不同面,作曲家肖像的不同面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面前。

苏联作曲家谢德林的《模仿阿尔贝尼兹》,音乐实际上并不是那么阿尔贝尼兹,这让我想到了梅西安创作的关于“鸟”主题的作品,音乐当然并不真是鸟,但确实是“梅西安式的鸟”。

《模仿阿尔贝尼兹》融合了西班牙的民间音调,极具舞蹈性和音乐张力。听安吉拉的演奏,眼前浮现出一个婀娜多姿、美丽热辣的西班牙舞者,她转圈、跺脚,跳着充满原始神秘力量、粗犷奔放的舞蹈……旋律声部以及有着八度以上的大跳,仿佛两件乐器在演奏,或者是在模仿男人与女人的对话。

说到柴可夫斯基的钢琴曲,我们会想到《四季》,而这次,安吉拉选择了老柴十八首钢琴小品中的《冥想曲》和《即兴曲》。前者那些半音、内声部的旋律勾勒出老柴特有的忧郁和内敛,而后者低声部的跳音、圆舞曲的律动则描摹出作曲家另一面轻松自在的意趣。

通过安吉拉演奏的这一慢一快两个乐段,我们看到了老柴的多面性。

苏联作曲家阿鲁秋年对我们来说比较陌生,安吉拉带来的阿鲁秋年的三首音画,为我们打开了亚美尼亚的风景,通过她的演绎,我们感受到亚美尼亚特有的民间音调和调式、平行四、五度叠置的和声、东方色调的旋律。

从不断跳跃的节奏、充满托卡塔炫技的《拂过山丘的风》到绵延的旋律勾勒出的《亚拉腊山谷的傍晚》的金色落日,到最后充满阳刚、力量和荣耀的《战士之舞》,每一首都是一幅亚美尼亚的民族画卷。

对于莫扎特,我更倾心于他为数不多的小调作品,比如这次安吉拉演绎的《b小调柔板》,这是莫扎特在他父亲去世之后创作并献给父亲。

莫扎特的父亲是一个非常严厉的人,柔板动人之处在于你可以听到“爸爸、爸爸”这样呼唤般的旋律,充满着儿子对父亲的原谅和爱。

恰逢当天父亲节,听安吉拉的演奏,她控制着触键份量和音乐走向,内心独白令人动容,而这份动容到李斯特改编的莫扎特的《安魂曲》中便有落泪的冲动。在《安魂曲》那么多段落中,李斯特唯独选择了其中的“审判(Confutatis)”和“落泪之日(Lacrimosa)”两段进行改编,一个是地狱之火在燃烧,而“落泪之日”描述的是人们的哭泣,莫扎特只创作了8小节,便溘然去世,后面由他学生续完。

这两个部分是关于生与死,救赎与希望,这恰是作品的核心,伟大的作品被改编,被优秀的人演绎,有着感人至深的力量。

舒曼是安吉拉最喜爱的作曲家,舒曼根据艾兴多夫的诗词创了声乐套曲op.39,共12首歌曲,其中《春夜》被李斯特改编成钢琴曲,无与伦比的美妙,“春天到了,鲜花盛开,春意盎然,欣欣向荣”,涌动的六连音,不断上涨的情绪,诗人心里对恋情的渴望盛开在安吉拉动人的“歌声”中……

从安吉拉·吉拉乾展示的钢琴各个时期那些鲜为人知的作品中,我们感受到她作为钢琴家全面的素养,她能胜任和演绎各种风格、乐派和作曲家的作品。

这很像他的老师里赫特,这也是俄罗斯乐派的一个传统,他们不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tailongg.com/ewls/84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