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扁平疣医院治疗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9/8605173.html
最有态度、最接地气的地产自媒体。
宁波转型升级,路在何方?
作者:秦闻月
近日,正在上海举办的进博会,汇集了中国各大城市企事业单位。
宁波有近多家企业参加,获批专业观众注册登记数高达余人,据说这两项数据排名浙江省第一。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年初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在“新春第一会”上的讲话:
面对激烈的城市竞争,如果我们没有危机意识和紧迫感,还是四平八稳、按部就班,那么宁波不但不能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而且连现在的位次都保不住。
在这场千人大会上,针对近十年宁波被多个城市所超越,处于城市竞争格局中不利局面,以及杭州省会城市“虹吸效应”对宁波造成的影响,郑书记提出严厉批评:
我们稍有懈怠就会被赶超;连比都不愿比的思想更要命。
这一次,进博会上宁波企业参会的热情,多少让人感到些许欣慰,这说明宁波企业骨子里仍保持着危机意识和紧迫感,这是这座城市实现“翻盘”的重要筹码。
年宁波和杭州的GDP分别为亿和亿,两者相差亿,等于相差2.2个舟山(亿)。很多宁波人做梦都在幻想把舟山给收编了,但是很遗憾,即便收编了也难敌杭州。
曾经,这两座旗鼓相当备受仰望的长三角发达城市,却因一方插上了“互联网+”翅膀而一飞天际,而另一方仍停留在二线的天空下苦苦冥思:
路在何方?
很多宁波人悲恸地将“宁波的过去十年”形容为“宁波失去的十年”,认为宁波就在这十年间全面落败于杭州等城市,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日本失去的十年”。我认为虽有些夸张,但不无道理。
《田忌赛马》典故告诉我们,科学地利用好手中的牌,也可能创造出反败为胜的结局。
其实,城市亦如此。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宁波所取得的成就,其实与手中的三张王牌密不可分:
1.港口;2.外贸;3.制造业。
但是,这三张王牌实质上又只能算一张王牌,那就是制造业,换句话说:
港口和外贸,属于依附制造业的服务类产业,三者就好比是唇齿相依、唇寒齿亡的关系,也可以解读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所以,摆在宁波面前的问题,既现实紧迫又相当棘手,那就是宁波制造业能否从中低端顺利转型升级为中高端,重新形成核心竞争力与品牌力。
只要制造业能够转型升级成功,满足国内外消费升级新需求,宁波就能再一次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也是宁波作为“中国制造”首个试点示范城市原因所在。
香港是宁波的一面镜子。
香港制造业始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60年代的高速发展,在70年代达到顶峰。
年,香港制造业在GDP中所占比重达到24%的最高水平。但自那时起,曾经繁荣一时的香港制造业便走入低谷,其产值在经济总量中逐年下滑。
同一时期,大陆正值改革开放,作为承接“雁首”美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雁身”香港,虽然号称亚洲四小龙,但仍只能归为亚洲第二梯度。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与转移扩张这两个方向上,香港制造业大佬们果断选择了后者。一时间,三万多家香港企业,纷纷在珠三角、长三角设厂,数以百万计大陆工人受雇于香港企业。
为什么香港这个“雁身”没有成功升级为“雁首”,跻身亚洲第一梯度?我认为主要归为四个原因。
1.香港没有重视并引导“制造业转型升级”。
同一时期,全世界却掀起了发展高科技企业浪潮。比如同为亚洲四小龙的韩国的大德科学城,台湾的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新加坡的肯特岗科技园。
以韩国大德科学城为例,目前已成为亚洲最大的产、学、研综合园区,被称为韩国科技摇篮和21世纪韩国经济的成长动力,可与美国硅谷、日本筑波相媲美。
2.香港土地、人力成本年年上涨。
香港实行高地价政策,使香港工厂、写字楼、住宅的销售、租金水涨船高,高地价、高租金又带动了高人工成本。
以工业用地为例,香港工业用地拍卖价格从年港元/㎡,升到了年港元/㎡,33年间上涨了多倍。
3.香港人才资源受限,尤其是高端人才。
香港虽有香港大学、科技大学、中文大学等亚洲顶尖名校,但愿意留下来的高端人才凤毛麟角,绝大多数都漂洋过海,去往美日欧加澳了。
4.香港制造业大佬们只看重眼前利益。
面对相对落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香港制造业大佬们首先想得并不是转型升级,而是将制造产业转移到身为“雁尾”的祖国大陆。
因为身为亚洲第三梯队的大陆,劳动力更低廉,仅为香港1/10,甚至更少。
这些香港制造业大佬摇身一变,纷纷更换车道,投身房地产、金融、批发零售等行业,我们所熟知的——
“塑胶花大王”李嘉诚、“亚洲股神”李兆基、“洋杂大王”郭得胜、“珠宝大王”郑裕彤、“风扇刘”刘銮雄这些如雷贯耳的大佬们,后来都纷纷投身房地产了。
如今,香港还剩下什么?
除了房地产,就是金融了。
年,香港楼市、股市双双崩溃,香港陷入空前的危机。
同年,香港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房价大跌30%以上,一些房奴无力还款,被银行赶出家门、露宿街头,有的走向天台,负资产家庭数量高达10多万户。
曾经,香港曾引以为豪的房地产和金融业,以及比例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媲美的第三服务产业,也无法救香港。
这时,香港才意识到自身产业是如此单薄,完全就像一个“手无缚鸡之力,肩无扛柴之骨”的小白脸,外表看似光鲜动人,实际却毫无内容可言。
香港产业转型升级的呼声,再一次高涨。
首任特首董建华当时瞄准信息科技工业,在年推出“数码港”和“矽港”两个项目,分别交由“小超人”李泽楷的盈科公司和“中国半导体之父”张汝京负责。
可惜,董特首的想法很傻很天真。
身为李嘉诚次子的李泽楷,深谙父亲的经商之道,他的盈科公司借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际,以未经公开招标的形式,通过政府免地价提供的优质地皮,还是做了包赚不赔的房地产项目,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一心想搞实业的张汝京,却受到了港府、媒体的联合质疑,认为他也是在“炒地皮”,最终只好在质疑声中被迫北上上海。
今天,上海浦东中环的中国半导体重镇——张江科技园,便是张汝京当初转战上海创办的中芯国际的大本营。
年,中芯国际在香港和美国两地同时挂牌上市,年晋身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厂,成为晶圆制造业的“探花”。
当年,张汝京在张江科技园成立中芯国际时,张江的房价还只不过元/㎡左右,如今早已涨到8万/㎡。呵呵,看来香港人的质疑,还挺有预见性。
香港产业转型升级,这一次又失败了。不仅如此,就连董特首推出的“八万五建屋计划”也彻底泡汤了,成为香港中产阶级眼中的眼中钉、肉中刺。
50万港人走上街头抗议,痛骂八万五建屋计划,并还拉出巨幅标语:马克思发明了无产阶级,董建华制造了负资产阶级。
香港制造业转型升级失败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那就是香港房价二十多年来持续上涨,老百姓背负巨大买房压力。
数据显示:-年,港岛、九龙、新界的私人房屋均价分别上涨20倍、20倍和14倍,年均增长10%、10%和9%,年房价收入比接近48倍,位居世界前列。
由于房价过高,香港住房自有率从年的54%下滑到年的49%。换句话说,一半香港人买不起房子。
宁波的模式几乎照搬香港。
宁波制造业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90年代的高速发展,在本世纪前十年达到顶峰。
年,宁波GDP排名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国排名第10,不过只持续了一年。
宁波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应该感谢一个人:“世界船王”包玉刚。
年7月,包玉刚与父亲包兆龙访问北京,受到了热情接见,但当时北京连一个像样的酒店都没有。他向相关领导提出,想为国家做点实事,第一件事不是造船,而是造酒店。
后来,他出资万美元给北京造一栋五星级酒店,这就是后来以他父亲名字命名的“北京兆龙饭店”。
年10月,由包玉刚总捐资万美元建成的宁波首所大学——宁波大学落成。在此之前,他对自己家乡连一所像样的大学一直感到耿耿于怀,他说:
“宁波的面积是香港的十倍。香港万人口,有4所综合性大学,而宁波万人中,没有一所大学。在全国向四化进军、宁波要改变面貌的今天,高等教育那么落后,怎么行呢?”
从年~年,堪称宁波经济发展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宁波GDP始终保持在第10~15之间,涌现出了很多宁波知名企业,比如:
雅戈尔、奥克斯、太平鸟、杉杉、广博、得力、维科……还有那个曾经冠领中国如今却销声匿迹的波导手机。
这一时期,可以说宁波处于再一次爆发的关键时期。然而,遗憾的是,宁波人心中的盖世英雄,那个像包玉刚一样的男人,并没有踩着七色祥云再次降临。
很多故事,都只是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
年,正是移动互联网发展元年。中国网民数量高达5亿,3G网络与终端设备处于“井喷”状态,这一时期,移动互联网造就了无数千万、亿万富翁。
以宁波当时的实力与现状,不说能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排头兵,至少也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分一杯羹,比如波导。
作为终端设备制造商,波导本有机会能成为另一个华为、小米,抑或是vivo,要知道:
在年之前,波导手机曾稳居国产品牌手机六连冠,全球累计出口总量超过所有其它国产品牌手机出口量的总和,占国产品牌手机出口总量60%以上,稳居中国第一。
可惜了波导。
张泉灵说: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正如,当移动互联网风口来临的时候,宁波制造业大佬们集体失语、集体缺席,或选择装聋作哑,或选择冷眼旁观,宁波成为了移动互联网的沙漠。
没有一位宁波大佬选择主动拥抱——这个看似虚无缥缈毫不务实,实际上却能创造无穷财富、无数传奇的“阿拉神灯”。
他们还是觉得稳妥一点好,于是踏出了与“塑胶花大王”李嘉诚、“亚洲股神”李兆基、“洋杂大王”郭得胜、“珠宝大王”郑裕彤等香港大佬们30年前近乎一致的步伐:投身房地产。
历史是何等的相似,又是何等的无情。
当进博会上宁波参会企业、参会观众数量高居浙江省第一,这是否意味着宁波的企业集体觉醒了呢?
当宁波作为“中国制造”首个试点示范城市,这是否意味着宁波已然站在了时代发展的新风口?
答案仍然未知。但可以预见:竞争必将激烈,乃至惨烈。我们来看一段关于“中国制造”及其试点示范城市的解读。
1.“中国制造”十大领域: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3.航空航天装备;4.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5.先进轨道交通装备;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7.电力装备;8.农机装备;9.新材料;10.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2.“中国制造”试点示范城市:
试点示范城市为落实“中国制造”的举措之一。
开展以城市(群)为载体的“中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是创建有利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的重要探索,是推动“中国制造”系统落地的重要抓手,通过示范推广进而带动全国其他地区实现制造业提质增效、由大变强。
关键词是:重要探索、重要抓手。
换句话说,这个逻辑,与当初首批设立的14个沿海城市、5个计划单列市一模一样,谁强谁上,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所以,除了宁波以外,工信部批复同意众多城市(群)作为“中国制造”试点示范城市,比如:
广州、苏南城市群(苏锡常镇宁)、珠江西岸城市群、成都、武汉、合肥、长株潭横城市群、泉州、长春、沈阳、青岛、湖州、郑洛新城市群……
这哪仅是时代新风口?这分明就是一场城市武林大会,各门各派都要在擂台上各显神通,亮出各自看家本领。那么,宁波究竟有哪些看家本领?
这张宁波产业地图,将全宁波制造业划分为17个区域,这17个区域如下图所示。
宁波产业地图
将这17个区域进行逐个分析后,我们发现只有北仑(北仑、梅山、大榭)这个区域能够真正肩负起宁波作为“中国制造”试点示范城市的重任。
虽然其它区域也有一些出类拔萃的制造企业,比如余姚的舜宇集团、宁海东方日升都堪称宁波制造业的翘楚,但由于其产业分布比较分散,没有形成统一强有力的集中型中心都市区,所以难以形成集聚效应。
但是北仑却不一样,北仑可以说是一座集商务商贸、文化教育、产业人居等于一体的港口型综合都市区,且外来人口比例遥遥领先于宁波各区县。
外来人口数量,是检验一个区域经济活力的最好参照。这说明,北仑更开放、更包容、更活力。
所以,常有人不解:为什么北仑的房价几乎赶超市区,甚至比市区还火爆?为什么北仑能走出独立于宁波市区的楼市行情?
我想答案就在这里。事实也正如此,目前北仑各板块分布着众多高端高新装备企业,比如:
台塑台化、三星重工、海越新材料、海天精工、弘讯科技、拓普集团、雪龙集团、中芯宁波、球冠电缆、东方电缆、华夏一品、韵升集团、吉利汽车等高端高新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中芯宁波正是“中国半导体之父”张汝京的中芯国际落户宁波的分公司。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却不是简单的重复。
所以,北仑,作为宁波、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制造业强区,是国内一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这一点毋庸置疑。
那么,宁波到底哪个板块真正决定这座城市的前途命运?
不是高大洋气的东部新城,不是鲜衣怒马的鄞州新城,更不是风和日丽的姚江新城,也不是各自为营的百强诸县……
答案是,低调内涵的北仑。换言之,宁波“中国制造”试点示范城市能否实至名归,主要看北仑。
当年,香港两度制造业转型升级都以失败而告终,最终沦为了一座实业空心化的国际金融中心。如今则依靠大陆源源不断地供血,才能充满活力,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香港畸形土地政策,阻碍了制造业生存空间。
对比香港,大陆的土地政策更加健全灵活、包容开放。
当年被港媒痛斥“炒地皮”的张汝京,被逼上海创业,上海市市长徐匡迪给他在浦东中环内大手笔划了一大片农田,说:“都是你的。”
如今,这个地方已成为中国半导体重镇张江科技园,被誉为中国硅谷。成为一系列国家高新产业的基地,聚集了国内外顶级专业人才。
苏州工业园区亦如此。
年前,它不过是姑苏城外的一片水田地;如今,它成为集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等超千家高新企业扎根的乐园。
它的常住人口更是高达.8万,年年度生产总值高达亿元,人均GDP超过3.9万美元,成为苏州名副其实的“富人区”。
如今,这两个园区的房价,都已令人望而兴叹。
那么,作为制造业强市的宁波,在践行“中国制造”试点示范城市的路上,北仑自然是重中之重。可是,北仑的重中之重又会是哪里呢?
放眼北仑,这个地方在哪里?我想答案在小港,或者你也可以称之为“滨江新城”。
小港,北仑重中之重
正如张江之于浦东、苏州园区之于吴中,小港会成为下一个它们吗?
理论上来说,这种可能性非常大。
上海张江和苏州园区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们都是“产业+人口”模式,产业带动人口流入,区域活力不断得到加强,区域价值自然水涨船高。
这也就是浦东新区张江板块的平均一二手房价,总比周边的金杨、金桥、花木、北蔡、康桥等板块要高得多,最高甚至达到35%。
半个月前,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苏州中心9号开盘,万人逆势抢盘,原因何在?
道理很简单,像这种“产业+人口”模式,最大价值就在于可以源源不断为本区域导入巨量人口。换句话说,无论顺势还是逆势,只要人口基数不断在增长,房价就会持续看涨。
所以,小港的未来,不能简单只看规划,最重要的,要看两个硬指标:产业+人口。
产业是主导,人口是风向标。
通过梳理我们发现,海天塑机、球冠电缆、腾龙精线、隆兴电信、菲仕电机等一大批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均落户于小港。
小港,作为北仑乃至宁波的产业重镇,这一点也毋庸置疑。
根据最新《宁波市镇海—小港片分区规划》中小港的发展定位:北仑西拓、宁波东进,享受两面红利。
镇海-小港分区规划
未来至年,镇海-小港片区将重点在——人口规模和生态保护这两个层面上持续发力。
一.人口规模,将达36万人,其中小港片区为17万人、城市生态带内3万人;二.生态保护,92.9平方公里的城乡建设用地,88平方公里土地将纳入生态保护红线。
同时,小港的区位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小港,既是宁波东进的“桥头堡”,也是北仑西拓的“咽喉”,未来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甬舟一体化的到来,它还将成为联接宁波中心与舟山之间的“重要枢纽”。
小港的交通,可以用六个字来形容——“两横两纵一环”。此外,还有地铁2号延长线、地铁6号线强力加持。
这一切,将小港与宁波主城、北仑城区、镇海老城三大中心贯通在30分钟车程以内,可谓左右逢源、南北畅通,十分方便。
当产业、生态、区位、交通等优势都集中于小港身上,源源不断的人口流入便水到渠成了。未来,小港的人口规模预计20万,或将达到Ⅰ型小城市规模。
所以,衡量小港板块未来的两个硬指标——产业+人口,可以说非常硬了。
甬舟一体化的中心枢纽
放眼宁波乃至全国,大多数新城板块都存在两大问题:既无产业支撑,又无人口规模,这是很多新城最终沦为“鬼城”的根源所在。
小港,是宁波少数既有产业支撑,又将有人口规模的板块,这是它的核心价值所在。但很多人,对于板块却存在某些相对认知误区,即:
产业和生态是死敌。有产业,必无生态,必不宜居。
这个逻辑其实说不通。
因为,主要还是看产业类型,以及产业用地比例,像镇海-小港片区这样产业用地只占5%的板块,其实相对来说已很宜居了。
再说,没有产业支撑的“空心化”板块,就意味着没有可持续的巨量人口接盘,一旦楼市进入下行周期,房子的保增值、抗风险性都会大打折扣。
实业空心化的香港楼市,便是典型的例子。
所以,我看好小港。
因为它是宁波十年前在错失了移动互联网这个超级大风口之后,重新站在“中国制造”这个新风口,必须用力打造好的重要板块。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过: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城市也应如此。
作为城市一份子,我们无法成为盖世英雄,但在目睹它的城市化、产业化转型升级进程的同时,适度地参与进来,与这座城市共成长,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我相信,宁波不会,你也不会。
小港——北仑滨江新城
今天的小港,面临着一场“腾笼换鸟,凤凰涅盘”的城市化改革。
棚户区改造与拆迁,大型住宅区、商业体的进驻,尤其高端商业综合体——万科未来广场的到来,彻底弥补了小港缺少高端集中型商业的历史空白,发挥了万科”城市配套服务商“的巨大价值。
未来的小港,或将崛起成为宁波一座实至名归的产业新城、人居新城、滨江新城。万科,在小港的城市化进程中,将扮演着重要的、决定性的角色。
自万科进入宁波市场以来,便不曾缺席宁波城市化进程的每个板块、每个阶段,始终坚持与宁波共成长。
除了万科未来广场外,万科还在同步打造另一座大型纯住宅社区——万科未来之光。
这两座小港最具标杆性的万科未来系楼盘,旨在满足每个看好小港未来的城市阶层家庭所需,让更多的人参与小港的城市化、产业转型升级进程,分享它的城市化成果。
归根结底,房子是我们参与城市成长的“入场券”。当城市成功蜕变之后,它一定会回报你更多、更多。
万科小港未来系双项目配套图
万科小港未来之光鸟瞰图
万科小港未来广场鸟瞰图
左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