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发生在莫斯科,这场战争注定被历史铭记。希特勒命令德军攻入苏联,苏军措手不及,仓促应战。很快德军推进到莫斯科,苏军身后已无路可退,他们必须在苏联的心脏迎接德军的最后较量。斯大林将作何部署应对强大的敌人,希特勒的不败神话会怎样被打破?
年希特勒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为了满足自己称霸的野心,他以闪电战在两年之内迅速占领了欧洲14个国家,但苏联却成为他完成野心的最大阻碍。于是在年,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将剑锋对准苏联。此时的希特勒信心满满,莫斯科仿佛是它的囊中之物。德军士气高涨,蓄势待发。
年6月22日,希特勒命令德军分三路进攻苏联,北方集团军攻打列宁格勒,南方集团军剑指乌克兰的基辅,中央集团则对准苏联首都莫斯科。苏联的防线很快崩溃。近一个多月,通往莫斯科路上的重要据点斯莫棱斯克就被德军占领。此时希特勒指挥中央集团军向北围困列宁格勒,向南进攻乌克兰,这实际上为苏联赢得了一些时间,重新巩固防线。对于莫斯科德军空军开始发起第一轮轰炸,莫斯科内外都已经充满了战争的气息,火车站、仓库、电话局等多处由于爆炸燃起熊熊大火,甚至有炸弹直接落在克里姆林宫地区,穿透了克里姆林宫的房顶和格奥尔耶基夫大厅的天花板。幸运的是没有爆炸,轰炸持续到九月底,但绝大多数地方都没有那么幸运。
德军对莫斯科总共进行了次空袭,投下了枚高性能炸弹以及枚火焰炸弹。九月白俄罗斯的明斯克和乌克兰的基辅已被德军攻破。希特勒将南方的兵力集中到中央集团军,并调来列宁格勒方向的摩托化师和装甲师。在莫斯科的面前有多达万德军,辆坦克、架飞机、0门大炮。希特勒发布台风计划,德军的第二、三、四装甲机群相继在布良斯克方向、维亚济马方向发起攻击。在这期间,德军攻破了苏军顽强的抵抗,继续沿着奥列尔图拉公路向前推行。希特勒信心极度膨胀,甚至宣称莫斯科将在冬季到来之前被毁灭、被完全从地球上抹掉。而莫斯科对于苏联的意义远非其他城市可比。
这里是苏联最大的城市,人口多达四百万,它还是苏联的政治中心,有着象征苏联权力中心的克里姆林宫。经济上莫斯科是苏联最大的工业城市,其工业产值占苏联全部工业产值的百分之十五,经济地位无比重要。莫斯科更是苏联重要的交通枢纽,是全苏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路运输的关键所在。为了守护莫斯科,自七月起苏联居民就在莫斯科以西紧急构筑了两道防线即维亚兹马防线和莫日艾斯克防线。
不得不提的是由于苏联在战争中伤亡惨重,青壮年几乎都已走上战场,剩余的老幼妇孺必须扛起守卫家园的重要责任。此次民工中有四分之三都是妇女、儿童,他们以脆弱的双手为莫斯科的防线贡献的巨大力量。截止到九月底,苏联集中了西方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共七十五个师进行防御,兵力达到万人,配备辆坦克,门大炮、架飞机。德军根据台风计划,与“闪电战之父”古德里安的坦克集群和第2集团军实施猛烈的突击,很快突破了苏联的防线,急速向前推进。
到10月7日,德军已经到达维亚济马地区,将苏新的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团团围住。希特勒甚至命令德军不接受莫斯科方面的苏军投降,最终只有八万五千人突出重围。此时斯大林将名将朱可夫从列宁格勒调回保卫莫斯科,朱可夫受命之后立刻开始进行部署。他下令建立新的防线,并建立第二梯队和方面预备军,派有经验的将领到莫斯科的主要防御方向上作战。朱可夫还想方设法调动兵力重建第五十六、四十三、四十九集团军。苏联政府将成立的居民动员起来,组织起新的民兵师,这些民兵来自各行各业,成为一股新的御敌力量。莫斯科甚至做好了巷战的准备。
从十月十三日起,各个方向上都发生了极为激烈的斗争。朱可夫建立的防御线减缓了德军向莫斯科推进的速度。仅10月至11月,苏联动用了25万人构筑防御工事,不分昼夜地围绕首都工作,连妇女、儿童都参与其中。共完成7.2万米的防坦克壕、约8万米的崖壁、近12.8万米的战壕和交通壕,设置米的障碍物,修筑了余个临时的固定火力点。这些人依靠自己的双手挖出了立方米的土,而莫斯科城内未撤离的工人也表现出无畏的精神,在设备老旧的情况下完成了武器弹药的生产任务。在层层防御之下,莫斯科被严密地封锁起来。德军多次在莫伊扎斯特地区展开攻击,都遭到了苏军顽强的抵抗,被阻止在拉马河、鲁扎河、纳拉河等地区。
10月23日,古德里安的坦克集团逼近了莫斯科左翼的图拉,企图在占领图拉后从南面迂回。但苏军士兵和民兵始终坚守,德军无法突破图拉防线,这对德军来说并不是好消息,其战线因此大大延长,德军失去了原本拥有的战役战术密度。十月二十九日,德军对莫斯科实行了规模最大的一次空袭,共出动三百余架轰炸机,炸毁了莫斯科大剧院、国立大学的大楼等重要目标,当日共有四十七架德军的飞机被击落。11月初,由于苏联人民众志成城,苏联得到了十名民兵以及辆坦克和门火炮的补充。
11月7日是十月革命二十四周年阅兵式,此时德军兵临城下,为鼓舞莫斯科军民的士气,斯大林发表着演说,将阅兵式提前至当日的八时十分,苏军经过克里姆林宫前直接开赴前线。事实证明,这次阅兵是有重大意义的,它极大鼓舞了苏联军民的信心,展示了苏联人民战斗到底的决心。11月的莫斯科已经进入大雪纷飞的季节,为了不被德军空军发现,部队利用路况积雪掩护。13日,德军中央集团军召开了会议,下达了猛烈攻势命令,集中了51个师进行猛烈攻击。图拉防线被突破,但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团在从南面向莫斯科包围的过程中,被一支苏联军队拖住了几个小时。正是由于苏军这样顽强的抵抗,德军通向莫斯科的速度减缓,且损失惨重,而接下来天气的变化也让德军筋疲力尽。
由于德军战线过长,战争消耗巨大、补给不足,德军物资极度缺乏。加之德军并没有做冬季作战的准备,保暖衣物和白色伪装不足,士兵在异常寒冷的天气下难以支撑,坦克和汽车也由于低温而不能动弹。与之相反,苏联军民更能适应寒冷的冬季,有足够的冬季作战装备。士兵穿上了棉帽、棉衣和皮靴,枪支套上了保暖套,苏军士气大涨。此时苏军的实力是万兵力,门火炮,辆坦克,德军虽然说总兵力多于苏军,但是战线过长,兵力分散,难以兼顾,战线并不稳固。11月29日,苏军感觉转入反攻的条件已经成熟,朱可夫向斯大林建议发起试探性反攻。斯大林同意了朱可夫的建议,当晚下达反攻命令。
经过几次试探性的反攻,德军的确已经到了强弩之末。12月5日,加里宁方面军率先转入正式反攻,德军被迫撤向克林方向。次日苏联西北方面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德军,德军从莫斯科附近被击退。当晚古德里安决定撤离图拉,退回原来的防线。希特勒迫于战事,命令苏德战场上的德军全线转入防御。12月9日到20日,苏联红军先后解放了罗加切沃、伊斯特拉、索尔尼奇涅戈尔斯克、克林等地区,希特勒极为恼怒,他下令免去了勃劳希契陆军总司令一职,自己亲自出任陆军总司令,并严令德军每一个人应站在其现在的位置上打回去,绝对不许后退。希特勒将原先的补给线改为抵抗据点,但德军已经山穷水尽,许多将领都要求撤退,古德里安和赫普纳都因擅自撤退被免职。
到12月底,莫斯科西南的卡卢加被苏联收复,还解除了图拉的围困。年1月初,苏联西部战略方向的反攻完成,将德军向西赶出到公里,德军遭到重创。2月初德军增援部队到来,苏联最高统帅命令苏军转入防御,撤回外线作战部队,会战至此结。最终苏联以伤亡约万人的牺牲赢得了胜利。而德军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战役中损失兵力50余万、坦克0辆、火炮门、汽车辆以及其他技术装备。莫斯科会战的胜利对于苏联人民来说是伟大的,他们保卫了属于自己的家园,提高了苏联在军事和政治方面的国际地位,为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对于世界人民来说同样有非凡的意义。这是希特勒二战中的第一次惨败。德军攻无不胜的神话被打败,希特勒骇人听闻的闪电战变得不再令人心惊胆战,这极大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信心,促进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如今战争已经过去几十年,莫斯科仍旧作为俄罗斯的首都,克里姆林宫的尖顶仍然坚固。我们似乎能从今日的风光,窥见当初莫斯科胜利的情景,感受到属于正义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