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拜疆?遥远的高加索国家。阿国的标签实在太多,是高加索的火药桶、里海石油桶、前社会主义阵营那个小兄弟?是也,非也。
金玉其外
任何初到阿塞拜疆巴库的人,一进入候机楼,对这个外高加索国家的印象都会有彻底的改变。以“阿国父”、前任总统盖达尔*阿利耶夫命名的机场小而精致,空中俯瞰呈人字形的候机大楼干净整洁,处处充满着现代设计感。这个国家对中国的公务护照免签,对因私护照采取落地签的政策,从落地到取完行李出机场,不到三十分钟。
(盖达尔·阿利耶夫机场)
机场高速平坦开阔,从街上行驶的各色奔驰、宝马、保时捷,以及主要道路(注意,是主要道路)两旁的景色,可以窥见到这个国家的富庶。你可以理解为“肉不能埋饭里”,阿国就是要举国力打造下飞机的完美第一印象(其实,之后看到的一些也或多或少印证了这一点)!毕竟这是一个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尽管近几年石油价格行情低迷、升降无常,其仍有着优渥的家底。美国等西方国家极力拉拢阿塞拜疆远离俄罗斯,也是觊觎里海丰富的油气资源。
阿塞拜疆位置重要,其首都巴库是里海沿岸的一颗明珠,可谓阿塞拜疆的金玉。其万的人口约占据该国总人口的1/4,毫无疑问,这个国家大部分的财富和希望盖均集中于此——这似乎也是一个原东方阵营、“世袭”的集权国家的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似乎仍是那个社会主义阵营小兄弟。主要道路旁的建筑留有前苏联时期风格,而在伊斯兰文化风貌之上,又能瞥见欧洲文化对这个处在欧亚交界地带国家的侵染。
说到伊斯兰文化,阿塞拜疆可谓全世界最为世俗化的穆斯林国家之一。两个小例子可见一斑:其一,阿塞拜疆第一副总统是位据说拥有希拉里脑子和特朗普夫人形象的才貌(疑似整容)双全的强人——她也是现任总统伊力哈姆·阿利耶夫的夫人;其二,巴库城内一个叫做ManuskriptsInstitute的机构所在地,其前身是为当地女性提供高等教育的。这两点在大多数穆斯林国家似乎令人无法相信,更不必说街上衣着打扮入时的妙龄女郎们了(青年男性着装略显...)。或许正是这种世俗化的倾向,使阿塞拜疆以一种务实的姿态,在风谲云诡的外高加索地区,经济总体上能实现稳定增长。
巴库市内老城和新城泾渭分明,老城内保存了很完好的古风,而新城则充满今味。市内几乎遍地是以盖达尔·阿利耶夫命名的建筑,这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阿利耶夫文化中心,这是一个集会展、文化活动中心、博物馆、市民中心于一体的建筑,由伊拉克著名设计师扎哈·哈迪德设计(她还设计了广州大剧院和北京银河SOHO)。建筑外形极具线条美感,内部设计同样美轮美奂。常设展览如巴库迷你建筑展、玩偶展、时装展等趣味十足。而地下3层阿利耶夫基金会执行主席阿拉克巴罗夫的私人老爷车收藏展,毫不逊色于大公司旗下的汽车博物馆。
文化中心内部一个很有意思的展览是阿塞拜疆“国父”、现任总统阿利耶夫的父亲盖达尔·阿里耶夫的四台不同时期的座驾。右边两台彰显苏联雄风的车(恕笔者汽车知识浅薄),是他担任阿塞拜疆苏维埃总书记时候的专车,左边两台奔驰是其成为阿塞拜疆总统之后的公车,令人寻味。
(阿利耶夫中心内的前阿塞拜疆总书记、总统座驾)
乱絮其间
窥一斑而知全豹、一叶知秋。要了解一个国家,不待上三五年,总有偏颇,但某些细节总能暴露这个国家的一些其中“乱絮”。
“乱絮”其一,在看不见的地方,基础设施令人堪忧。巴库四季酒店北侧、离里海沿岸秀美的风景大道约一公里远有一座中心广场,周边商铺林立,主干道同样平坦开阔、豪车众多;夜间灯火通明、歌舞升平。但若延任意小路拐个弯,简直另一番景象,道路坑洼崎岖,夜间只能靠道旁住户小铺的灯光识路,而道旁所停车辆皆灰头土脸,品牌混杂。简直不敢相信是在一国首都的中心。
车辆兹一出城,甚至刚驶到其地标性建筑——水晶宫南面不远的山路之上,道路便已然颠簸无序,道旁建筑颓圮。站在这这里,延海岸线遥望巴库的美,颇有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感觉。远离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网的基础设施令人堪忧。
其二,正值F1方程式巴库站比赛期间,纪念品商店里吸引人的商品实在寥寥,或做工粗糙,或毫无新意。大型活动周边产品的缺失,说明现代文化产业仍有大量提升空间。阿塞拜疆古代文明同样丰富多彩,但在西方文化冲击之下,似乎也陷入了同中国同样的境地,即现代文化产业疲软。短短一周,听到最多、见到最多的就是阿塞拜疆的地毯,正如我们的言必称京剧昆曲。
其三,和当地人聊天,据称民众月平均工资约为四五百元,后来查过商务部网站:据最新统计,当地名义月平均工资为.8马奈特(马奈特:人民币约为1:3.69)。但超市市场中的货物价钱与国内差别并不大,一张F1普通看台的门票就约为马奈特。
(代表西方工业文明体系的F1充满苏联工业风的拉达)
或许,对于一个民主的拥趸,阿塞拜疆和巴库散发着他所厌恶的一切的恶臭:世袭罔替的夫妻店,随意修改宪法,市内到处是总统家族的个人崇拜式的“牌坊”,不顾实际举办大型活动……但阿塞拜疆早已不是那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小兄弟!无论是欧洲运动会,还是F1方程式巴库城市赛,或是美丽的巴库,阿人谈及,脸上皆充满自豪。在阿利耶夫家族治下,阿塞拜疆独立后取得稳固的经济发展,市内众多新近规划用地也在蓬勃建设。反观阿国“死敌”邻国亚美尼亚,近日政局持续动荡,反对派在首都埃里温持续大规模示威,现任总理辞职已经不能平息这场活动。
与无序相比,阿国虽有“乱絮”,但瑕不掩瑜。阿利耶夫家族完成了给国家“雪中送炭”的发展,或许在内外政治复杂博弈的高加索地区,阿塞拜疆抓住资源红利,优先追求发展和稳定的发展模式,在当前是适合阿国国情的。至于未来,阿国能否在众多“向西倒”高加索国家中孑然独立,可能更取决于能源收入持续长短、地缘博弈的激烈程度、与大国关系的平衡性、以及阿利耶夫家族自身的国内治理水平。
(作者马苦思:某机关从事对外友好工作人员,常年奔波于亚欧大陆,苦思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与世界发展等一切事情)
马苦思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