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记ldquo预示的出埃及rdq

治疗白癜风的口服药 http://pf.39.net/bdfzj/140119/4329405.html
一、“分离深渊的创造之工”与“脱离芦苇海的救赎之工”[1]神施展他“创造万有般的权能”,在以色列人面前“分开光明与黑暗的区域、分开深渊诸水、分开地与海的区域,使神的子民连同牲畜踏上干地”,正如神在前三日和第六日创造所作——换言之,以色列人好像是“神新造的亚当”!二、以色列人获得“生养众多、遍满地”的祝福——蒙受、并应验“创造祝福”根据出埃及记1章7节与创世记1章28节、9章1、7节“重复的相同词汇、片语”,作者很可能藉此强调:三、“宇宙的创造、竣工”与“会幕的创造、竣工”——重建“宇宙伊甸园”据此,“宇宙与会幕、圣所与伊甸园”之间的相关隐射、平行,都显明“会幕”以拨乱反正的形式“回复了失去伊甸乐园的困境”、产生了“逆转性的历史事件”——自“人类被逐处乐园”后第一次——耶和华的荣光降临、内住、充满会幕(出40:34-35),为要“与他地上的子民同住”——伊甸失而复得![11]四、“该隐及其族系”与“法老和埃及人”、“塞特及其族系”与“以色列人”据此,摩西试图使他的“读者-以色列人”——将“该隐及其族系”与“法老和埃及人”联系,并将“无辜被杀的亚伯”与“无辜被杀的以色列人”相连!据此,摩西试图使他的“读者-以色列人”——将“塞特及其族系”与“求告耶和华名、并与神同行的以色列人”相连!五、“从洪水至亚拉腊山立约、闪必胜过迦南”与“从芦苇海至西奈山立约、以色列必征服迦南”这些相似隐射的场景,对于跟随“摩西”的以色列人而言是个“好消息”,使他们可以确信——正如神曾在“太古历史时期”藉“挪亚”拯救当时的世代“脱离强暴行恶的群体、引领蒙拣选的群体从水中上来、在圣山与神立约、并进入更新的安息地”(创8:9;???????);现在,神也能照样藉“摩西”拯救以色列人“脱离强暴行恶的埃及人、引领蒙拣选的群体从水中上来,在圣山与神立约,并进入更新的安息地”!六、建“巴别城和塔”与建“法老的防御城”——寻求“保障、名声与不朽”出埃及记本章“以色列人为法老建造城市”的记载,在词汇、片语和主题元素等多方面,都呼应了“建造巴别城与塔”的记载:[12]译为“积货”的???????????含义不明,在圣经中,主要出现的经文与“因军事或商业而位于重要战略位置的城”或“收藏农产品”有关(王上9:17-19;代下8:4-6,32:28),这些城市可能旨在“为农业和军用物品提供安全储存”的防御城!结合“积货/防御城”被命名为“兰塞/拉美西斯”——法老和“巴别城与塔”的建造者一样,都是为诉求“保障、名声与不朽的荣耀”、以及“避免某些群体分散、离开这地”,且同为“悖逆神旨意的作为”!七、先祖亚伯兰“蒙召出吾珥、前往应许地”与以色列人“蒙召出埃及、前往应许地”值得庆幸的是,当人类“向东迁移、远离神、在示拿地建造巴别城与塔”之后,历史并未在“巴别废墟的大分散”中落下帷幕——神从“示拿地的吾珥”呼召一位“闪族后裔”,使他“向西迁移、前往应许之地”!据此,神对亚伯兰的呼召,是为“逆转巴别的流亡”!亦是一个“出埃及的呼召”:八、先祖亚伯兰的“蒙拯救出埃及”与以色列人的“蒙拯救出埃及”创世记12章10-20节叙述了先祖亚伯兰“出埃及”的经历,显然类比和隐射了以色列民族“出埃及”的经历(甚至可视为预兆),有太多明显的平行、相似,甚至一些用字遣词都相同:藉此,摩西强调——耶和华曾如此带领先祖“出埃及、并平安回归应许之地”,且亚伯兰“自此再也没有返回埃及”,以色列人既然也照样“蒙拯救、出埃及”,也必能够“平安回归应许之地”,也理当照样“不再提议返回埃及”!九、先祖亚伯兰选择“应许地”,罗得选择“像埃及的所多玛”——两种选择创世记13章的叙述以“亚伯兰带着妻子和罗得,一同从埃及上来”开篇,并“到了伯特利和艾的中间,就是……他起先筑坛的地方,他又在那里求告耶和华的名”(创13:3-4);值得注意的是:[13]首先,在先祖时期,“敬拜、求告耶和华的祭坛”正是“神殿或神山”的象征,也只被允许“建在应许之地内”;据此,亚伯兰“从埃及返回应许之地”的实质更是“返回应许的源头——耶和华神(坛)”。其次,这座坛位于“伯特利和艾的中间”,根据之前12章8节的叙事指出“西边是伯特利,东边是艾”(创12:8),两个名字分别是“伯特利-神的殿”和“艾-荒堆”——这异常精确的细节并非无意义,而是服务于“往西是回归神的殿/伊甸园-往东是远离神和伊甸园”的主题!接着,因着亚伯兰与罗得的牲畜极多,引发双方牧人纷争,以至于无法继续在一起;亚伯兰便给予罗得“优先选择北部或南部土地的权利”(古近东以面对东方-日头为基准,表达左右;因而,左即迦南北部,右即南部);而罗得的选择是:“举目看见约旦河的全平原,直到琐珥,都是滋润的,那地……如同耶和华的园子,也像埃及地”(创13:10);罗得为自己的利益,选择了“如同伊甸园、如同埃及地”(有约旦河,如同有四条大河与尼罗河的埃及、伊甸园),并最终“往东迁移……渐渐挪移帐棚,直到所多玛”(创13:11-12),迁出了“应许之地”——这“向东迁移”的路线,使“所多玛城”呼应了“巴别城与塔”(变乱)和“艾城”(荒堆);而亚伯兰则“向西南迁移至希伯伦、筑坛敬拜、持定应许之地”(创13:18)。据此:[14]“神同在之处”的基准点东部的“人之城”伊甸山该隐所建“以诺城”亚拉腊山宁录所建“巴别城”应许地的祭坛(象征神之山)罗得迁往的“所多玛”在“神同在之地”和“人之城”间的选择,乃是象征并总结着“两条选择之路——秩序或混乱、生命或死亡、神的同在或与神隔绝”!罗得的选择,如同跟随摩西的以色列人中,那些“身体虽然出了埃及,眼目和心却向往埃及”的反叛之徒——“以色列全会众在旷野向摩西、亚伦发怨言,说:‘巴不得我们早死在埃及地耶和华的手下;那时我们坐在肉锅旁边,吃得饱足……’”(出16:2-3a);相反,亚伯兰“持定应许之地的选择”成为原读者当效法的选择!十、“烟火之约”与“西奈之约”——云与火神以此种方式向亚伯兰显现,预示了他在西奈山向以色列人“显现的方式”;神以此方式在亚伯兰面前经过,赐下得到应许之地的“确据”,同样,以色列人根据这个“应许之约”,也能相信他们已获得应许之地的“确据”;并且——他们正经历神对亚伯兰应许的实现,正在从埃及回到应许之地的途中,若是返回埃及,便是怀疑神与亚伯兰所立的约。十一、“罗得家脱离所多玛”与“以色列人脱离埃及”——不当留恋、返回埃及根据上述两个叙事之间的对应,创世记的原初读者应该不会错过“罗得家脱离所多玛”与“除酵节——纪念以色列人没有延误、被催逼脱离埃及”的联系。也正是在这段叙事中,我们发现“罗得的迟延”(创19:16)和“罗得妻子的违逆——违背了不可回头看的条例,变成一根盐柱”(创19:17、26),很可能是因“贪恋所多玛的丰富”。照样,以色列人在“朝圣之旅”中,出埃及的第一代人也“不断渴望回归埃及、并最终倒闭旷野”[15]“以色列全会众在旷野向摩西、亚伦发怨言,说:‘巴不得我们早死在埃及地耶和华的手下;那时我们坐在肉锅旁边,吃得饱足……’”(出16:2-3a)“他们中间的闲杂人大起贪欲的心,以色列人又哭号说:‘谁给我们肉吃呢?我们记得在埃及的时候,不花钱就吃鱼,也记得有黄瓜、西瓜、韭菜、葱、蒜。’”(民11:4-5)“当下全会众大声喧嚷;那夜百姓都哭号。以色列众人向摩西、亚伦发怨言……说:‘巴不得我们早死在埃及地……我们回埃及去岂不好吗……我们不如立一个首领,回埃及去吧!’”(民14:1-4)十二、“献以撒”与“逾越节”——后裔被羊羔代赎亚伯拉罕的儿子“被一只羊代替牺牲”(创22:10-13)的精髓深处,埋藏着“逾越节”的印记——在出埃及的那一夜,神要击杀“埃及地所有头生的”(出12:12),然而,以色列人可藉由“宰杀公羊羔、涂血于门上、使长子住在房内”的方式“保守长子被羊羔代赎、免遭死亡”(出12:3-14),如同以撒。十三、先祖雅各“出哈兰”与以色列“出埃及”先祖雅各生平的“出哈兰”经历,显然类比和隐射了以色列民族“出埃及”的经历,有太多明显的平行、相似,甚至一些用字遣词都相同:藉此,摩西强调——以色列人当下“跟随摩西出埃及、回归应许地的朝圣之旅”,也是“出于耶和华的呼召”,“埃及并非他们当久居之地”;且神曾经怎样“与雅各同在、成就圣约应许,领雅各平安回归”,也必照样“与以色列人同在,成就应许,领他们得地为业”!十四、先祖雅各所见“阶梯式圣殿”与以色列人所见“西奈山”——使者上去下来先祖雅各曾“梦见一个梯子立在地上,梯子的头顶着天,有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来。耶和华站在梯子以上”(创28:12-13a),并宣称“这地方何等可畏!这不是别的,乃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门……他就给那地方起名叫伯特利(神的殿)”(创28:17、19);他所见的应该是一座“台阶/阶梯式圣殿——通天塔-吉库拉塔”,这在古近东是象征“人造宇宙山”;与之类似的,以色列人来到了“神临在的宇宙山-西奈山”,且经历了类似的发展,即——一座“顶天的圣殿山”,神位于“顶部”,且“神的使者”上去、下来:[16]这段经文也突显了“摩西作为中保的角色”,因为“神不能下山、百姓不能上山”(出19:12、23-24),但“摩西可以在两者间传递信息、即代表以色列人上山、又代表耶和华下山”。十五、“藉箱子从水中上来”和“神意欲除灭所有人,唯独使其一家存活”——摩西是新挪亚首先,译为“蒲草箱”的希伯来文??????,可能是源自埃及文,在全本圣经中仅出现于创世记6-9章的“方舟”和出埃及记2章的“蒲草箱”(表示“篮子”的标准希伯来词汇是???),最终——摩西和挪亚都“藉‘箱子’从‘水的毁灭’中蒙拯救,更成为‘新造人类-蒙拣选的群体’的拯救者和领袖”;据此,摩西就如同“新的挪亚”,预示了他将要完成的拯救使命。[17]其次,摩西以“中保”身份,为“以色列人铸造、敬拜金牛的罪”代求时,经文用于描写“以色列人的罪”和“神的审判方案”的术语、模式——与“洪水审判的叙事”的术语、模式呼应:[18]·神宣告挪亚时期的人类“败坏——偏离了神的道路”;因而采取的审判方案是:“毁灭所有人、并以挪亚一家及其后裔取代、重新开始”。·神宣告拜金牛的以色列人“败坏——偏离了神的道路”;因而采取的审判方案是:“毁灭所有人,并以摩西一家及其后裔取代、重新开始”。据此,这显然是自“挪亚时期的败坏”以来,人神关系的又一次“等量级危机”。现在,摩西祈求“代替以色列人、将自己涂抹(?????)”,该词正是神在“洪水审判叙事”中使用的“除灭/涂抹”![19]根据“摩西是新的挪亚”的大脉络,回头重新查看“塞特族系的家谱”,作者在末尾记载了“塞特族系的拉麦生了儿子,并起名挪亚,将‘使人从地的咒诅中得拯救的盼望’寄托于这位孩子,因而命名为‘安息’”——“拉麦活到一百八十二岁,生了一个儿子,给他起名叫挪亚,说:‘这个儿子必为我们的操作和手中的劳苦安慰我们。这操作劳苦是因为耶和华咒诅地。’”(创5:28-29)——摩西藉此以挪亚隐射自己,告诉以色列读者——他是那位耶和华所差来“拯救以色列人脱离埃及的苦工、领他们进应许之地得安息”的!正如挪亚后来“将当时的选民领出洪水、抵达安歇之地”(创8:9),摩西也将成就“将神的选民领出芦苇海、抵达安息之地”!十六、重复“雅各生平”——摩西是新雅各/以色列“摩西的生平经历”如此呼应“雅各的生平经历”,乃是要指出——“摩西是新雅各/以色列”,如同“雅各带领以色列家离开巴旦亚兰、回归应许地”,摩西也将“带领以色列离开埃及、回归应许地”,实乃“天命所归”![20]十七、重复“约瑟生平”——摩西是新约瑟“摩西的生平经历”如此呼应“约瑟的生平经历”,乃是要指出——“摩西是新约瑟”,如同“族长们最终顺服了约瑟的权柄”,以色列人当“顺服摩西的权柄”,实乃“天命所归”![1]赖建国,《出埃及记》(卷上),天道圣经注释(香港:天道书楼有限公司,),、。[2]彼得·恩斯(PeterEnns),《出埃及记》(卷上)(TheNIVApplicationCommentaryExodusVol.1),谭爱珍译,国际释经应用系列(香港:汉语圣经协会,年11月初版),40。杜安·加勒特(DuaneA.Garrett),《出埃及记注释》(ACommentaryonExodus),克莱格尔解经书库(KregelExegeticalLibrary,America:KregelAcademic,),、。[3]赖建国,《出埃及记》(卷上),61。[4]迈克尔·莫拉莱斯(MichaelMorales),《谁能登耶和华的山?利未记的圣经神学》(WhoShallAscendtheMountainoftheLord?:ABiblicalTheologyoftheBookofLeviticus)圣经神学新研究系列,(IVPAcademic,),40-41。德斯蒙德·亚历山大(DesmondAlexander),《圣经神学导论:从伊甸园到耶路撒冷》(FromEdentotheNewJerusalem),陈永财译,潘秋松校订,(美国:麦种传道会出版,),50。[5]格里高利·毕尔(GregoryBeale),《圣殿与教会的使命:神之居所的圣经神学》(TheTempleandtheChurchsMission:ABiblicalTheologyoftheDwellingPlaceofGod),圣经神学新研究系列,(IVPAcademic,),61。格里高利·毕尔(GregoryBeale)、米切尔·金恩(MitchellKim),《神与人同住:扩张伊甸园直到地极》(GodDwellsAmongUs:ExpandingEdentotheEndsoftheEarth),郭熙安译,(台湾:改革宗出版社;),73-74。迈克尔·莫拉莱斯,《谁能登耶和华的山:利未记的圣经神学》,41。[6]格里高利·毕尔、米切尔·金恩,《神与人同住:扩张伊甸园直到地极》,74。迈克尔·莫拉莱斯,《谁能登耶和华的山:利未记的圣经神学》,42。约翰·华尔顿(JohnH.Walton),《创世记注释》(卷上),(TheNIVApplicationCommentaryGenesis),吴伟强译,国际释经应用系列(香港:汉协出版,),-。[7]格里高利·毕尔,《圣殿与教会的使命:神之居所的圣经神学》,34。格里高利·毕尔、米切尔·金恩,《神与人同住:扩张伊甸园直到地极》,65。迈克尔·莫拉莱斯,《谁能登耶和华的山:利未记的圣经神学》,41。[8]格里高利·毕尔,《圣殿与教会的使命:神之居所的圣经神学》,73。格里高利·毕尔、米切尔·金恩,《神与人同住:扩张伊甸园直到地极》,22-23。[9]格里高利·毕尔(GregoryBeale),《新约的圣经神学:旧约圣经在新约圣经中的揭示》(ANewTestamentBiblicalTheology:TheUnfoldingoftheOldTestamentintheNew),陈志文译,潘秋松校订,(美国:麦种传道会出版,),。格里高利·毕尔,《圣殿与教会的使命:神之居所的圣经神学》,56、71。格里高利·毕尔、米切尔·金恩,《神与人同住:扩张伊甸园直到地极》,18-19。迈克尔·莫拉莱斯,《谁能登耶和华的山:利未记的圣经神学》,。[10]迈克尔·莫拉莱斯,《谁能登耶和华的山:利未记的圣经神学》,。[11]格里高利·毕尔,《圣殿与教会的使命:神之居所的圣经神学》,56、74。迈克尔·莫拉莱斯,《谁能登耶和华的山:利未记的圣经神学》,。[12]赖建国,《出埃及记》(卷上),63。[13]迈克尔·莫拉莱斯,《谁能登耶和华的山:利未记的圣经神学》,70-71。[14]同上,69-71。[15]迈克尔·莫拉莱斯(MichaelMorales),《出埃及旧与新:救赎的圣经神学》(ExodusOldandNew:ABiblicalTheologyofRedemption),圣经神学基础研究第二册,(IVPAcademic,),27-28。[16]迈克尔·莫拉莱斯,《谁能登耶和华的山:利未记的圣经神学》,73、89。[17]彼得·恩斯,《出埃及记》(卷上),65、67。赖建国,《出埃及记》(卷上),90。杜安·加勒特,《出埃及记注释》,。卡罗尔·迈耶斯(CarolMeyers),《再看出埃及记》(Exodus),谭晴译,新视野释经丛书系列(香港:明道社有限公司,),62、64。[18]迈克尔·莫拉莱斯,《谁能登耶和华的山:利未记的圣经神学》,90。[19]迈克尔·莫拉莱斯,《谁能登耶和华的山:利未记的圣经神学》,91。[20]杜安·加勒特,《出埃及记注释》,、。朱异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tailongg.com/ewfj/84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