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自由行

西亚中东自由行(一).10.15–.12.07

行程:

阿塞拜疆:10.15–10.19格鲁吉亚:10.19-10.30亚美尼亚:10:30-11.02纳卡:11.02-11.05伊朗:11.05-11.21土耳其:11.21-12.07

旅行路线:

上海一伊斯坦布尔一巴库一第比利斯一西格纳吉一卡兹别克一姆茨赫塔一哥里一梅斯蒂亚一巴统一埃里温一埃奇米阿津一斯捷潘纳克特一戈里斯一大不里土一德黑兰一亚兹德一设拉子一伊斯法罕一卡尚一德黑兰一泛亚国际列车一安卡拉一格雷梅一安塔利亚一代尼兹利(棉花堡)一塞尔丘克(以弗所)一伊斯坦布尔一莫斯科一上海

西亚:上帝的后花园

10月15日~16日上海--伊斯坦布尔--巴库

深秋时节,开启上帝的后花园--西亚之旅。

乘坐土耳其航空的班机,从上海出发,目的地: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机场转机,遇到广州旅友也在此转机。

看一下我俩分别从广州与上海登机柜台领取的去巴库的机票,竟然是同一航班的同排相邻座位,太巧了吧。

飞机准点抵达阿塞拜疆巴库机场,历时18小时。

顺着人流走到入境口,左手边有明显的VISA标志。电脑显示器上显示着可以办理落地签的国旗和费用,找到五星红旗,26美元。

机场工作人员帮我们在电脑上填好表格,交上护照、钱,好了,一张纸签出来了。

看着移民官员头上大大的盖帽,想起这里曾经是前苏联国家,他们还是沿袭着苏联大盖帽的传统。

取行李,发现旅友的行李箱损坏了一点(图中右边那只),怎么办?先找行李管理处,登记,填表,再找土耳其航空公司理赔,一点不会外语的我们居然办成了:赔到一只质量很好的箱子,(图中左边黑色那只),好有成就感。

这次我们一行4人,是在非洲旅行认识的,曾二十多天一起坐大蓬车、睡帐篷,朝夕相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又在15号分别从北京、上海、广州、贵阳出发,16号相聚在巴库机场,相隔三月,今又重逢,分外高兴。

机场不大,很精致,很现代化、有免费的WiFi,离市区25公里,有机场大巴可乘。不过我们4人叫了一辆车,13美元,直达预定的民宿,省时省力也不贵。

10月17日巴库浏览巴库城区,巴库的繁华超出了我的想象,不愧是拥有外高加索最大城市的美誉。

走进巴库老城,这里有世界遗产少女塔,11世纪建造的清真寺塔,12世纪的塔楼,13世纪的石堡,15世纪的希尔凡王宫,17世纪的宫殿…厚重的石墩,斑驳的城墙,古老的街道,藏着3个世界文化遗产,几千年的历史。

闹市区,依旧保持着近代的欧式建筑,好像走进了欧洲的街头。

爬上城市高处平台,远眺城市边缘的新区,好像是一个无比现代化的中东土豪城市,天马行空的摩天大楼,干净整洁的海滨大道,无不彰显着这座石油城市的奢华。

10月18日巴库

浏览巴库第一地标性建筑一一阿利耶夫文化中心,这是一处迷人的城市景观。

在文化中心广场的草地上,“我爱巴库”四个文字地标十分醒目。

文化中心的房屋造型看上去完全不对称,毫无规则。

流线型的外形轻松写意,自由的建筑设计理念在这里发挥到了极致。

波浪形地面广场上有水池,瀑布,草地,过道,还有5部露天电梯连接上下平台,好大气,真是土豪。

是石油给阿塞拜疆带来了的滚滚财富。

巴库新地标,三座形如火焰的摩天大楼,雄踞巴库市区高地。

夜晚,玻璃幕墙之上灯光摇曳,像极了原油在不断的燃烧。

巴库物价便宜,我们4人住的是有一百五十平米的豪华民宿,每天每人51元,超市购食材自己做饭,一日三餐,每天每人10元。

10月19日巴库--第比利斯

有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签证,格鲁吉亚可以免签。可是,坐火车过境时边防检查并不了解这一政策,有人因此被遣返,稳妥起见,巴库到第比利斯,我们放弃乘坐夜火车,而改乘了飞机。

到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机场,我们用银联卡在ATM上取了当地币,乘坐机场公交车,20多分钟到达市区中央火车站,车费0.5当地币,约1.3元人民币,很便宜。

下午参观语文课书上矛盾写的第比利斯地下印刷厂,热情的护院大爷接待了我们。一个小小的院子,一九〇三年斯大林和他的同志们创设的地下印刷所就在这个小院子里头。

这个院子跟附近的许多院子没有什么差别。周围是半人高的木栅栏,左边是一间独立的小屋,屋里有一口井,右边是两间正屋,每间大约一丈见方,前面有走廊,正屋的下面有一个地下室,半截露在地面,是做厨房用的。

这个印刷所的上面就是那间做厨房的地下室,中间隔着一层两米厚的泥土。里面搁着一架对开印刷机,一排四个人用的排字架,四个墙角都有通到地面的通气孔。靠近排字架的墙角还有一个小铁炉,有烟囱通到地面,是专供烧毁废稿和校样用的。

当时有许多革命的文件和宣传品就是在这个地下印刷所里印的。

逛逛老城区,自由广场,和平桥,看看夜景,和平桥的灯光秀,很美。

10月20日西格纳吉

我们四人坐房东的包车,游览距第比利斯公里的西格纳吉小城和著名的Bodbe修道院。

走进博德贝妮诺女修道院,院落内大树参天似乎寓意这座修道院历史悠久。

这是一座为了纪念让格鲁吉亚这个国家阪依基督教的圣女妮诺而修建的修道院,是格鲁吉亚主要的朝圣地点之一。

修道院内有一个古老的小教堂,旁边是一座高大的钟楼,周边古树粗壮蔚为壮观。

院落内有大片的依山坡之势而建的绿色草坪,草坪郁郁葱葱鲜花盛开,站在修道院可看到山下的平原,如此漂亮且占地面积巨大的修道院并不多见。来到西格纳吉,小城建在山岭上,见整个城区的魅影隐藏在这山丘绿色树木之间。

城里房屋屋顶大都是明亮的红色瓷砖,类似于18-19世纪的意大利风格。

西格纳吉古城墙总长十四多公里,上有23个塔楼,这是18世纪修建的。

由于这里的美丽风光,当地很多格鲁吉亚人都会来这里举办婚礼,所以这里慢慢也流传出来“恋爱中的城市”这么一个名头。

这里的物价低廉,旅游业也没有被过度开发,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有名的格鲁吉亚红酒--巴达果尼,也产自这地区。

10月21日第比利斯--卡兹别克

乘坐小巴前往卡兹别克,沿途有青山、湖水,依山傍湖的古教堂,纪念碑,滑坡而下水幕似的山泉水…

这依山傍湖的古城堡和Ananuri古教堂曾是网红景点

我们攀登上了城堡塔楼的顶部。

在塔楼顶部拍摄古教堂风景。

在古城堡中漫步。

离开Ananuri教堂,来到格俄友谊纪念碑。

在格俄友谊纪念碑景点看雪山,看滑翔伞,很漂亮。

从这里到卡兹别克山小镇只需要1小时左右。这里位于在古多里附近,汽车盘山起来,海拔越来越高,气温也越来越低。

卡兹别克小镇位于卡兹别克山脚下一处峡谷中,高坡是冰原,低坡有草甸,这里真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在卡兹别克山上,可俯瞰小镇全貌,小镇的房子小小的星罗棋布分布在山脚下,可以隐隐约约看见袅袅的炊烟。

卡兹别克山海拔米,位于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之间。

来到山顶,参观离天堂最近的斯特潘茨明达圣三一教堂。

站在教堂围墙上,望着壮丽的高加索风光、绵延起伏的山脉、阳光照耀着的山坡,白雪覆盖的山顶…感觉好像自己拥有了整个世界,也被这个世界所拥有。

因为海拔高,天空的白云仿佛在眼前,伸手就可以抓到。

10月22日第比利斯--姆茨赫塔

姆茨赫塔古城,于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古代卡特里王国的首都,位于库拉河流的右岸,距离格鲁吉亚共和国首都第比利斯市20分钟的路程。

在第比利斯汽车站坐小巴去姆茨赫塔,1拉里(约合人民币2.5元),半小时车程。

这是充满历史风味的小镇,远离城市的喧嚣,以独有的平静诉说着最悠长的历史。

小镇的老街大都由鹅卵石铺就,街道两旁有不少纪念品小店。

姆茨赫塔是格鲁吉亚的宗教圣地,这里有生命之柱主教座堂、十字修道院、东正教会……,宗教氛围十分浓厚。

季瓦里(十字架的意思)教堂建于姆茨赫塔附近山顶上,可以俯瞰姆茨赫塔古城全景,是姆茨赫塔古城中较为古老的教堂,建于公元年至年间。

古老的桑塔夫罗修道院

座落在小镇中心的斯维特特斯克维里教堂--生命之柱主教座堂,它建于公元11世纪。

这是一座恢弘的、装饰得富丽堂皇的建筑物。

关于斯维特特斯克维里教堂(即生命之柱教堂)还广泛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一个关于建筑者阿舒克斯基的传说。因为他的技艺超过他的师傅,师傅心胸狭窄,嫉妒生恨,残忍地砍掉了徒弟的手臂。在中心柱子上有一只手举着个正方形石碑,其上的碑文如下:神的仆人阿舒克斯基的手,为他祈祷吧。

生命支柱大教堂内

10月23日第比利斯--哥里

哥里,距离第比利斯78公里,我们还是坐地铁去了汽车站,在那里乘坐小巴前往,1小时多车程,4里拉(不到10元人民币)。

小城哥里因诞生了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而著名,作为斯大林的故乡,哥里的市中心如今仍可以寻到很多他生活的痕迹。

抵达斯大林纪念馆,门票15里拉(38元民币),购票入内。

首先展示的是格鲁吉亚文与俄文的斯大林的评说,我用手机翻译,中文意思是:"人不是永恒的。我会死的。人民和历史的判断将是什么?很多,但是有成就吗?错误自然会归因于我。在我的坟墓里,历史之风将无情地散布它。斯大林"。

在阵列的斯大林的生平经历和物件中看到了许多中国元素。

年俄罗斯与格鲁吉战争爆发后,原矗立于哥里市政大楼前的斯大林雕像被撤掉了,现改而设立了格俄战争纪念碑。这里可以看到俄格战争留下的印记,当时哥里已经被俄罗斯军队占领,在距离市中心不远的一处墙上还留有数不清的弹孔。

位于中心城区的哥里古堡是古城的军事要塞,不需要门票,去的人不多。

爬上要塞,登高望远,哥里市景一览无余。

汽车站旁边建筑造型很是别致。

10月24日第比利斯

丝绸之路上的古都第比利斯,分旧城、新城两部分。旧城滨水,城内有弯曲的小巷、残旧的古堡,还有建于5世纪的教堂和昔日的格鲁吉亚王宫。新城傍山,可缆车上下山。市中心是格鲁吉亚政府大厦、商店、剧院和博物馆。

第比利斯地标建筑之一:和平桥,桥顶由玻璃覆盖,整体呈流线型设计,给第比利斯这座老城增添了现代元素。

第比利斯最著名的景点——圣三一教堂,建在一座山坡上。

这里称之为格鲁吉亚第一教堂一点不为过,非常壮观、肃穆。

在圣三一教堂很大很美的教堂广场上,可以俯瞰市区风貌。

进入教堂内必须戴好头巾,里面很大,教徒虔诚地手持蜡烛站着在祈祷。

印象深刻的格鲁吉亚纪事纪念碑在一座小山上,旁边是圣母领报教堂。有点远,去的人很少。

如果有时间又喜欢雕塑,那你可以去那里,细细欣赏每块巨石上精美的青铜浮雕作品。

圣母领报教堂10月25日第比利斯--祖格迪迪--梅斯蒂亚昨晚10点在格鲁吉亚中央火车站乘夜火车,8小时车程,今天早上6点多到祖格迪迪,转乘坐小巴3个多小时,于上午10点到达梅斯蒂亚,这里被称为格鲁吉亚的“高加索秘境”。

梅斯蒂亚位于格鲁吉亚最为偏远和交通不便的地区,当冬天来临大雪覆盖山区,上下山的路会被堵死。

几个世纪以来,生活在梅斯蒂亚的斯凡人只有在夏天时会从山中出来,其余时间完全与格鲁吉亚其他地区隔绝,地形上的优势让侵略者无法通过崇山峻岭进入到梅斯蒂亚,也让梅斯蒂亚完整的保存了斯瓦涅季的独特文化。

梅斯蒂亚号称欧洲海拔最高村落,颇有童话小镇的感觉。

10月26日梅斯蒂亚走进梅斯蒂亚,小镇宁静而原始。

苹果树硕果累累,正在采摘的大爷大妈见路过的我们,热情地送上数只苹果,盛情难却。

中世纪时期的碉楼散落小镇各地,梅斯提亚地区虽与世隔绝没有外敌入侵,但部族分化严重,部族之间战争不断,碉楼便担当起了防御作用。

走在远离梅斯蒂亚小镇的山路上,回望,碉楼、教堂、蓝天和雪山环抱着小镇,梅斯蒂亚宛如一幅美丽的油画。

梅斯蒂亚被欧洲最高的山峰厄尔布鲁士峰和数座米高的群峰环绕,在这里我们可以度欣赏外高加索壮美的冰川与雪山。

很多人都会说,没有来过梅斯蒂亚,不算真正探过高加索,这里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宏伟壮阔和人类世界的渺小。

10月27日梅斯蒂亚--巴统

在梅斯蒂亚民族博物馆里的窗户腑瞰小镇景色,好拟墙壁上掛着的一幅油画。

民族博物馆

房东大妈自制二大盆果浆,每天早上让我们品尝,味道真好,很想请教,限于交流困难,无法了解制作方法,很遗憾。

上午坐小巴离开梅斯蒂亚,穿越崇山峻岭,沿路秋色正浓,七个小时车程,抵达巴统。

巴统是格鲁吉亚的最西南的城市,地处黑海之滨,是前苏联著名的黑海舰队的唯一出海口。

10月28日巴统海边走走,海水清透见底,乳白色的海母在水中漂荡,有人在海中游泳,有人在岸边垂钓,有位大爷钓上来一条鱼,但见他的脸与鱼吻了一下,就把鱼抛到海里,那鱼便很快游走了,是钓着玩?还是这鱼不可食用?不可而知。

有名的阿里和尼诺雕塑?立在巴统的海滩边,这对雕像从开始相对而行,直至双方碰面,给予对方一个短暂的拥抱后便匆匆离去,背向而驰。整个过程象征着阿里和尼诺相爱、结合、被迫分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这是以一个穆斯林少年与一位格鲁吉亚公主为蓝本而创作的。

逛逛市景市貌,浏览城区景观:巴统广场、欧洲广场、巴统天文钟…城区不大,干净整洁,空气清新,物价又不高,是休闲疗养的好地方。

10月29日格鲁吉亚--亚美尼亚

格鲁吉亚之旅即将结束,下一站:亚美尼亚。

亚美尼亚,相传是旧约圣经中诺亚方舟在大洪水退去后着陆抵达之处,是世界上第一个基督教国家,有世界上第一座基督教教堂。这个还没有我们海南岛大的小国,有着曾经辉煌的历史却又在几大民族的夹缝中挣扎着自己的生存空间。16世纪中期,亚美尼亚两次被伊朗和奥斯曼帝国瓜分,19~20世纪,又先后被俄国、英国、土耳其占领。上世纪90年代前,一度直属苏联,成为加盟共和国之一。

去火车站买票,我递上预先写的10月29日巴统直达埃里温火车的纸条,售票员摇头;没有从巴统直达埃里温的火车,需要在第比利斯中转。原先的攻略上都说有直达班次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没有了呢?因为我们不懂外语,不得而知,那就买中转的票吧,有三种车厢票价,要哪种?买卧铺中经济位的那种,后来乘上车才知这种车票相当于国内的硬卧车厢,比4人间和6人间包厢透气,空间大,价格还便宜许多,挺好。

巴统到第比利斯双层火车挺舒适,五个小时,票价大约六十人民币。

火车在第比利斯中转要八个小时,不想再去逛第比利斯城,就在火车站候车室休息,整理一下格鲁吉亚给我的印象吧。

这儿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除了中国几乎比我去过任何国家都安全,即使夜里走在街上都不用担心手机被偷被抢,这在很多欧美国家是不敢想象的。

这儿人和善真诚,帮人总是帮到底,比如在巴统,问路人去火车站要乘那路公交,她也不知道,但会去问出租车司机,然后领我们去乘车点,几次招手拦载中巴问去不去火车站,直到送我们上了车,她才离开,这让不会英语的我很是感动。

这儿的人介于欧洲和中东人混合体,五官立体又特别有异域风情,很漂亮。

这儿的食物虽然比中国差远了,但比非洲好多了。

这儿物价比中国还低,景点大多不要门票,一个够4个人吃饱的大饼才二元人民币,一瓶葡萄酒不到20人民币,又好喝又便宜。像我们这种住在青旅,出行乘公交,自己做饭,十一天的吃、住、行、玩,算一下,化费还不到元人民币。

这里有欧洲的街道建筑,但是没有那么雍容富贵。

这里有众多教堂和修道院,小巧不够大气。

这里也有现代化的建筑,但是连国内的二线城市都比不上。

但是你无法要求它更多,这些能结合在一起已经足够完美。

第比利斯火车站

10月30日埃里温

昨晚10点多乘坐国际列车,从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前往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车厢只有三节。

出境就在火车上,收走护照盖章即可。入境时,其他人不用下车,只有我们4个中国人下车去办公室办落地签证,交钱,签证费当地币,约45人民币,十分钟就办好了,很简单。

清晨6点半抵达埃里温中央火车站,天还没大亮,走出车站,车站广场居然是农副食品的集散地,装货的,卸货的,买卖交易,人声鼎沸,到哪儿乘车?换钱?有点蒙了。

返回火车站内,见人们排队,原来是在ATM机上取当地币,不能使用银联卡,只能用信用卡,我取一万当地币,相当于元人民币,(回国内看账单,才知道取现金元人民币,要20元人民币的手续费,蛮贵的),翻看攻略,车站旁边有地下通道,里面可用美元兑换当地币的,又拿10美元去换了当地币,我们穿越地道到达地铁站,用现金买了张单程的地铁票。

坐地铁到市区,找到小袁姑娘推荐的位于市中心的旅馆,这是一个规模很大很正规的青年旅馆,干净、整洁、宽敞、舒适。早上8点前台就让我们入住,很人性化,一天50元人民币。

外出买电话卡,问路人,一位推着婴儿车的年轻妈妈指了路,怕我们没明白,干脆推着婴儿车领我们去。半道见有银行,我进去看看兑换当地币情况,匆忙中加上语言不通,没有来得向那位年轻妈妈说声谢谢、道声再见,很感内疚。

下午,前往靠近土耳其边境的深坑修道院,先坐地铁到埃里温中央火车站即SasuntsiDavid地铁站,下车后进入地下通道,右拐为火车站,左拐为汽车站。到汽车站后,寻找路公交,最早一班是早上9:00出发,三十多公里,一个小时到达,票价德拉姆约合5元人民币。车很破旧,像九十年代农村的中巴车,乘客很多也很挤。

车上遇到昨晚上在国际列车上卧铺对面的俄罗斯小帅哥,巧了,他们也去深坑修道院。于是我们四人下车同游,又一起搭车返程。

深坑修道院是亚美尼亚仪式般神殿的象征,亦是亚美尼亚国家名片之一。

传说,把基督教传到亚美尼亚的圣格里高利,曾被亚美尼亚国王三世投到教堂内部的深坑,深坑内遍布毒虫,圣格里高利在这里被囚13年,靠着奇迹和一位妇女暗中接济活了下来。

现在这里是亚美尼亚重要朝圣地之一,深坑内设有祭坛。

遇到好几对新人和他们的车队,看来深坑修道院也是当地人办理结婚仪式的重要场所。

傍晚回到青旅,洗漱完毕没穿袜子,里面工作的大妈提示我穿上袜子别受凉。

一来就感受到亚美尼亚人的热情、淳朴和善良,爱上了这个国家。

10月31日埃里温

塞凡湖是外高加索地区最大的高山淡水湖泊,海拔米,离首都埃里温近70公里,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今天前往依然选择公交,先坐路公交到塞凡小镇,再打的到塞凡湖边,去时三位乘客,返程是六位乘客,好似我们的包车。往返车费每人不到30元。

看到塞凡湖的一刹那就被震撼了,是那种妖艳的绿色,深绿色的湖水环绕着中世纪古老的修道院,飞鸟浮过山肩,描绘着苍穹下至美的山川大地。

上山沿途的油画--塞凡湖修道院,画的真漂亮,真逼真,真想买一张。

世界很大也很小,昨天去深坑修道院遇到国际列车上卧铺对面的俄罗斯小帅哥,今天在塞凡湖又遇到下铺的伊朗姑娘,真是有缘,再次重逢大家都非常开心,伊朗姑娘知道我们去伊朗,给了我她的电话和地址,说有什么需要可联系她。

今天晚餐喝广州旅友煮的广式浓鱼汤,真是鲜美。这是返程时在塞凡小镇买的新鲜的塞凡湖鱼,二条才8元人民币,很便宜。

夜晚来临,逛逛步行街,好热闹,原来今天是万圣节。与当地居民一起过节,小鬼,大鬼,男鬼,女鬼,老鬼,自己也扮了一回鬼,真快乐!

11月1日埃里温--埃奇米阿津(Etchmiadzin)--埃里温

上午坐公交5路在KilikiaBusStation转路中巴土车,车次很多,实际上有一些车头窗的牌子上标注Etchmiadzin的车也可以坐,德拉姆,车程30多分钟。中巴路过兹瓦尔特诺茨教堂遗址hedral),我们在遗址门口提前下车,参观教堂遗址,居然还要购买门票,这是我们来亚美尼亚唯一买门票的地方,里面几乎没有游客,兹瓦尔特诺茨教堂遗址,建于公元7世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从兹瓦尔特诺茨教堂遗址出来,再拦过路公交车到埃奇米阿津市,浏览市内主教座堂、教堂遗址。

建于公元年左右的埃奇米亚津主教座堂是世界上第一座教堂。这座全世界最古老的主座教堂,因其室内收藏珍宝--诺亚方舟的木板、耶稣钉十字架时肋旁被刺的那根矛、以及十字架的木屑片而闻名于世。

由于此处也是使徒教会的总堂和亚美尼亚宗主教驻地,又被称为“亚美尼亚的梵蒂冈”。下午返回埃里温,爬埃里温阶梯,登高望远,市景一览无余。

浏览市区自由广场、共和国广场,前苏联厚重的红色岩石建筑,市政府、博物馆和五星级酒店环绕在共和国广场周围。

步行来到埃里温大教堂,当地大妈要与我合影,进教堂,二对新人正在举行婚礼仪式,帅哥托着装有巧克力喜糖的盒子来到面前,要我品尝,喜糖造型真美,真甜。

11月2日斯捷潘纳克特

今天,我们要去一个地图上还没有的国家--纳卡。

早上下雨,让前台叫出租车去kilikia汽车站,6元人民币,司机询问我们乘什么车,直接将我们送到了那辆车上,服务真好。

本来是9点发的车,客满了,8点半就出发了。

一路的盘山公路,九曲十八弯,去纳卡真的是翻山越岭啊,怪不得纳卡共和国的全称叫"多山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

从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到纳卡首都斯捷潘纳克特,整个路途的一大半时间,就是在翻山越岭,车行山顶,时有雨雪交加,或雾气笼罩。

到达边境,是山坡上的一间小房子,下车递交护照,填写一份简单的出入境信息表,几分钟签证就给办好了,是一张小卡片,并不贴在护照上。

说不定的哪一天,这张签证,就成为了绝版,因为纳卡今后的去向,没人知道。

又给一张纸条图片,是让我们到首都外交部交费盖章吗?语言不通,我们只能猜想。

7小时车程,抵达纳卡首都斯捷潘纳克特,汽车站里了解一下去下一站戈里斯的班次,许多人好奇地围拢过来,尽管语言不通,但能感受到他们的热情。

入住车站不远的民宿,旅友小袁推荐的,房屋很大,45元一天,不贵。

房东大爷还亲自领我们去斯捷潘纳克特的外交部,关门,又领去公安部咨询,告知要到4号上班了才办理。

原来,今明二天是双休日,机关不办公,旅行总让我忘记今天是星期几?

11月3日斯捷潘纳克特

逛逛街,看看纳卡的首都,其实就是山坳坳里的一座小城,行人不多,游客更少,更不用说旅游团了,一切都是原生态。

山坡上爷爷奶奶头像雕塑是城市的名片。

纳卡共和国的国旗和亚美尼亚高度一致,只是右侧增加了9层楼梯状的图形,表达了纳卡人希望通过努力,一步一步向亚美尼亚靠拢,九九归一,最终实现和亚美尼亚的统一大业。

来纳卡只有唯一的一条陆路,从亚美尼亚前往。由此看出,亚美尼亚和纳卡的关系,确实犹如手足。

下图是外交部,签证交费盖章的地方。

这里的二手车大都是的车,一辆小车起动不了,旅友上前助力推车。

进餐店,装饰挺有意思,墙面上摆放的都是有年代感的老旧物件。吃顿当地饭菜,味道还不错,二十多元人民币,不贵。

民宿的客厅很空旷,夜里,所有门都不锁的,似七十年代我的老家,夜不闭户,看来安全没问题。

缤客上搜索不到这里的住宿信息,手机也没有中国移动、联通和电信的信号,住宿地还好有免费的WIFI提供。

附注:

纳卡是地图上没有的国家,因为尚未被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查阅了许多资料,总结如下:

1.纳卡地区人口构成76%为亚美尼亚族,23%为阿塞拜疆族,1%为少数民族。亚美尼亚族人回归亚美尼亚的愿望十分迫切。

2.苏联时期,为了讨好土耳其,苏联将属于其管辖权内的纳卡地区划分给了阿塞拜疆(因为土耳其支持阿塞拜疆)

3.因为种族信仰问题,亚美尼亚族不愿意加入阿塞拜疆,被阿族统治。

在前苏联时期,因为同属于前苏联国家,大家还相安无事。

在年苏联瓦解后,冲突一触即发。纳卡要回归亚美尼亚,要独立,战争就爆发了。阿富汗和车臣以及土耳其支持阿塞拜疆,俄罗斯则支持亚美尼亚,直到年,在各方斡旋下,战争才停火。

此时,阿塞拜疆已经失去了对纳卡地区的控制权,虽然未被其它国家承认,但就这样,纳卡共和国还是“独立”了。

11月4日斯捷潘纳克特--戈里斯

二天的纳卡之旅今天结束,上午九点,80岁的房东大爷领我们去不远处的外交部交费,官员和蔼地告知,我们在这张纸条标注的有效期内,不用交费,攻略上都说要去外交部交亚币,什么时候开始纳卡共和国对中国人实行免费落地签证了?!后来知道免费的政策刚实施,我们运气真好。

其实前天过境时让我们填了一张表格后,就给了我一张签证和一张字条,给钱,边警不收,说了,听不懂,还以为要去外交部交费呢。也好,见识了外交部,并与外交部的官员打一下交道,也不错。

坐落在小山丘上爷爷奶奶雕塑的真正名称PapikandTatik,即“我们是我们的山”,这是纳卡的精神地标,在纳卡的地位,就像天安门在中国的地位,只要有重大节日,都会在这里进行庆祝活动。

离开时,80岁的房东大爷又送我们到汽车站,虽然这里依然贫穷落后,但善良和热情的他们值得我们赞叹和尊敬。

坐十点的中巴车,亚美尼亚币约合30元的车费。

下图是过境边关,边关人员收了那纸条,原来入境给的这张纸条是出境时用的。

二个多小时车程,到达亚美尼亚的戈里斯。

城市好像是山村,一个下午,从头走到尾,市政厅、教堂…全逛完。

入住评分有9.8的这家旅馆有很大的院落,干净舒适,家的感觉,除了我们,没有其他客人。

11月5日戈里斯--大不里土

二十一天的高加索西亚之行今天结束,去了拜火教之国—阿塞拜疆,去了痴男怨女AliandNino的故乡—格鲁吉亚,去了诺亚方舟的停留地—亚美尼亚,也去了一个地图上还没有的国家—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

印象深刻的是亚美尼亚人大大的眼睛。正如前苏联诗人叶夫根尼的描述:“幽怨悲凄、亘古伤感的眼神,是亚美尼亚人一望即知的特色。在他们眼底深处,闪烁着亚美尼亚人的失土——亚拉腊山的阴影,无数次大屠杀受害者的幽灵,被迫流亡世界各地子民的苦痛”。

亚美尼亚尽管历经风霜,多灾多难,而民风依然淳朴,让人感慨。

坐公交,给了一把硬币,司机数都不数,坐城际巴士,车费是下车付的,司机好像不担心有人不付或少付,能做到这样,不容易,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纯朴和善良。希望这个在夹缝中求生存的高加索小国亚美尼亚,能真正等到和平那一天的到来。

今天去伊朗,从亚美尼亚的戈里斯没有直达边境口岸的巴土,昨天到达戈里斯时有出租车司机前来拉生意,开价2当地币,最后自降到(约合多元人民币)。我留下了他的电话号码,一到旅馆了解价格,都要2,于是马上请房东联系了那个司机,成交。

上午九点司机来住处接我们出发,沿途是连绵不断的山脉,海拔越来越高,途中休息下车时耳朵膜都有点聋的感觉,远眺山顶,白雪皑皑。三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亚美尼亚与伊朗的边境口岸--agarak。

在边境口岸出亚美尼亚海关很快,进伊朗海关,只有我们二人,不用排队,交上护照,盖章,人工开箱捡查行李,五分钟,好了,也很快很简单。

入境伊朗,入乡随俗,赶紧戴好头巾。

伊朗口岸换40美元,给了我万伊朗币,吓着我了,这么多钱,又这么大的面额,怎么用?

伊朗口岸出口处也有许多小车,打车去伊朗的大不里土市,开价35美元,还价28美元,30美元成交。在伊朗口岸停车场,有食品小店,可以使用亚美尼亚的钱,用剩余的亚美尼亚币(相当于15元人民币)买到了一大袋水果,出发。一路上,满眼是荒山沙丘、灰蒙蒙的天空,二个半小时车程,到达目的地--大不里土。谢谢您的浏览,更多内容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tailongg.com/ewhj/51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