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秋,乌云伴零星小雨,月亮偶尔从密布的云层中隐隐露出,没法赏月。
回想起有两次中秋,我是在飞机上度过的。
第一次是年中秋,我从尼日利亚阿布贾飞拉各斯,当时航班刚好是晚上。我上飞机挑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尼日利亚的国内航班没有对号入座,跟公共汽车一样,上去随便坐。当晚,皓月当空,平流层上没有云彩,只有星星相伴,一轮好大好大的月亮,真的觉得外国的月亮比国内大。
第二次是年中秋,10年前的中秋节,我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经奥地利维也纳去亚美尼亚埃里温。当天航班是晚上,深邃的宇宙,一轮昏黄色的圆月,静静的悬挂着,照耀着辽阔的亚美尼亚高原,辉映着亚拉拉特山(MountArarat)。
(诺亚方舟最后停靠地-亚拉拉特山,图片来自网络)
借这个机会聊一聊亚美尼亚。
我前后去过两次亚美尼亚。
亚美尼亚最著名的就是美女。东欧和高加索的美女是世界闻名。在排名中,白俄罗斯公认为第一,摩尔多瓦第二,亚美尼亚和乌克兰的美女可以排在第三。埃里温的大街上随处可见风姿绰约的美女,午后的阳光温暖的洒在她们俊俏的脸庞上,一片赏心悦目。
亚美尼亚也出产美酒,亚美尼亚的葡萄酒很有特色。斯大林曾经用产于亚美尼亚的亚拉拉特白兰地在雅尔塔会议上招待过丘吉尔。其实泛黑海沿岸出产的葡萄酒都不错,不比法国差,只是缺少名气而已。比如摩尔多瓦、马其顿、亚美尼亚等。这里也是一个爱酒的国家。我们在餐馆吃饭的时候,啤酒都是从装在墙上的酒龙头里放出来的,每张桌子都有酒龙头。很美的啤酒,很好的氛围。
我们走在大街上,不时会有传道士主动过来向我们派发福音资料,宗教氛围浓厚。亚美尼亚是一个基督教国家。公元年,为了不被波斯人的拜火教所同化,亚美尼亚王梯里达底三世定基督教为国教,亚美尼亚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单一宗教国家。亚美尼亚人要感谢这位伟大的国王,正是他的这一英明伟大的决定保持住了亚美尼亚文明的延续性。亚美尼亚人不仅未被波斯拜火教所同化,也没有被后来的阿拉伯伊斯兰教所同化。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后来拜火教的波斯反而被伊斯兰化,古老而伟大的波斯文明中断。如今的亚美尼亚处在伊斯兰教的包围之中,但他们一直坚守这自己的信仰,守护着这片属于他们的土地,守护着大洪水后诺亚方舟最后的停泊地——亚拉拉特山。
说说亚拉拉特山。“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每一个晴朗的日子,埃里温的亚美尼亚人都能看到神圣的亚拉拉特山。亚拉拉特山是亚美尼亚人心目中的神山,是他们的精神寄托。但是亚拉拉特山现在却并不属于亚美尼亚了。曾经的故土,现在永远的站在门口。这对于亚美尼亚人来说,就像有人侮辱了你,但是还不让你选择忘记,让你天天活在屈辱之中。
站在埃里温山顶广场,俯瞰埃里温全景,远处隐约在白云之中的就是亚拉拉特雪山。当时手机像素不高,加上天气不好,效果很差。
(从山顶广场眺望埃里温及亚拉拉特山,拍摄于年9月29日)
亚美尼亚是一个苦难悲情的民族。年,奥斯曼土耳其对亚美尼亚展开了大屠杀,死亡人数在-万人。至今土耳其跟日本人拒绝承认南京大屠杀一样拒绝承认大屠杀。弱小的民族裹挟在历史的洪流中,身不由已,只能任人宰割,上帝也不能保护她。沙俄侵占的东亚美尼亚成了现在的亚美尼亚共和国,西亚美尼亚仍然是土耳其的一部分,连同亚拉拉特山永远的留在了对面的土耳其,而西亚美尼亚的亚美尼亚人几乎绝迹,类似准噶尔盆地。
如今的亚美尼亚仍然无法享受和平。他们还在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简称纳卡地区)与邻国阿塞拜疆处于战争冲突中。
自独立以来,亚美尼亚一直没有什么发展,时钟就像静止了一样,定格在80年代,一切都显得很旧。
(作者住宿旅馆附近,拍摄于年9月26日)
亚美尼亚跟前苏联其它地方一样,女多男少,大男子主义严重,女性地位低。代表处的一位女职员是一名大学生,她的丈夫是一名司机,主要依靠代表处的用车业务。
愿上帝保佑亚美尼亚!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