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创世记第8章大地的新生

在阅读或收听之前,请大家低头默祷,求圣灵开启我们的内心...

文章结构:

一.神的记念(创8:1-5)

1.神的记念

2.水势渐落

3.亚拉腊山

二.大地重现(创8:6-14)

1.差遣乌鸦

2.差遣鸽子

3.大地重现

三.走出方舟(创8:15-19)

1.聆听

2.使命

3.行动

四.迈向新生(创8:20-22)

1.敬拜

2.应许

在创世记第8章,洪水的叙事进入了下半场。上半场(第7章)讲述了审判和毁灭,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上帝对挪亚一家的拯救。而下半场则讲述了世界的重建和新生,以及上帝继续眷顾挪亚一家和方舟里的所有动物。

“祂的怒气不过是转眼之间,祂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虽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欢呼”(诗篇30:5)。经过了洪水的黑夜,地球要迎来全新的早晨;经过普世的审判和毁灭,大地要迎来重建和新生。尽管更新后的地球依旧不完美,人的罪恶本性依旧存在,但上帝的应许却永远长存。

一神的记念(创8:1-5)

经文:上帝记念挪亚和挪亚方舟里的一切走兽牲畜。上帝叫风吹地,水势渐落。渊源和天上的窗户都闭塞了,天上的大雨也止住了。水从地上渐退。过了一百五十天,水就渐消。七月十七日,方舟停在亚拉腊山上。水又渐消,到十月初一日,山顶都现出来了。

1.上帝记念

创世记第8章以“上帝记念挪亚”开始,预示着洪水的叙事在这一章出现了转折,从神的愤怒转为神的怜悯。当圣经说上帝记念某人的时候,祂的记念不仅仅是一种怜悯的心肠,更是拯救的行动。比如上帝记念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就将以色列人从埃及地救出来(出埃及记2:24;6:5);上帝记念亚伯拉罕,于是拯救了罗得(创19:29)。同样,上帝记念挪亚,表明祂既然已经拯救挪亚一家脱离旧世界的审判,现在要继续拯救这一家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上帝的记念,表明“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祂”(使徒行传17:28)。无论是洪水来临时,泛滥时,还是消退时,挪亚都需要上帝的怜悯和拯救。人类的生存,一刻也离不开祂的恩典。上帝不仅记念挪亚,也记念方舟里的一切动物。万物的生存,都有赖于祂的记念和眷顾。正如耶稣所说,“你们看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马太福音6:26)。是的,祂必看顾人类,让世界经历重生。

2.水势渐落

“上帝叫风吹地”,这一幕重现了创世记开篇的场景:当地球“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的时候,“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创1:2)。在希伯来文中,“灵”和“风”是同一个词。在创造中,当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创造的进程开始;在洪水泛滥中,上帝叫风吹在水面上,地球再造的进程开始,“水势渐落”。”“渊源和天上的窗户都闭塞了,天上的大雨也止住了”(创8:2),如同起初创造一样,水和陆地逐渐地开始分离。到十月初一日,山顶显现出来(创8:5)。

“过了一百五十天,水就渐消”(创8:3)。这里的一百五十天与第7章最后一节的“水势浩大,在地上共一百五十天”(创7:24)是同一个时期。第7章是从拆毁和毁灭的角度描写,因而“水势浩大”;而这一章从重建的角度来描写,因而“水就渐消”。同样的一百五十天,同样的环境,却因着上帝的记念和怜悯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意境。用信心的眼光看到神的怜悯,即使外面惊涛骇浪,内心也是波澜不惊。

3.亚拉腊山

在“七月十七日,方舟停在亚拉腊山上”(创8:4)。这亚拉腊(列王纪下19:37;以赛亚书37:38;耶利米书51:27),是古代亚述北部的乌拉尔王国(Urartu),后来称亚美尼亚,位于土耳其东部、伊朗北部和俄罗斯南部等交界地带。挪亚方舟具体停在亚拉腊山脉的那一段,尚无定论,圣经也未提供详细地点。人类寻找挪亚方舟从早期教会就开始,虽有很多发现方舟的传闻,但都未能得到证实,且充满争议。

不是所有的圣经叙事都可以从历史和考古中得到确切证据。如果有这些理性的证据来证实,那最好。若是没有,丝毫不影响圣经的准确性。此时就让“爱心和信心居住在上帝奥秘的内室,让理性恭恭敬敬地跪在门外吧”(《智慧的开端》,第36页)。不必强求挪亚方舟的遗址,若是上帝的旨意,祂会让此大白于天下。但在此之前,最好保持缄默。

二大地重现(创8:6-14)

1.差遣乌鸦

经文:过了四十天,挪亚开了方舟的窗户,放出一只乌鸦去;那乌鸦飞来飞去,直到地上的水都干了(创8:6-7)。

从十月初一日山顶露出来起,过了四十天,挪亚打开了方舟的天窗,放出一只乌鸦,要看山下的地面是否干了。自从挪亚进入方舟以来,上帝的话没有临到挪亚,直到命令他出方舟的日子。因此,他需要自己去检查地面是否干了。

挪亚首先放出一只乌鸦。这里的“放”,就是差遣的意思。上帝怎样命令挪亚,挪亚也照样命令飞鸟,去完成侦查地面的使命。这显示挪亚在行使管理世界的权柄。很多时候,上帝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该怎么做,如同在方舟里,上帝没有告诉挪亚地面是否已干一样,祂要我们在行使使命的过程中,来成就上帝的旨意。

乌鸦是不洁净的鸟类(利未记11:15;申命记14:14),尚且为主所使用。如同在基立溪旁,上帝差遣乌鸦供养先知以利亚一样(列王纪上17:5-6)。在福音使命中,我们没有理由轻视任何人群和种族,尤其是未得到福音信息的外族人,他们常被以色列人轻视,被称为不洁净。但是“上帝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使徒行传10:15)。所有人都有可能为上帝所用,来成就祂的使命。

由于地面没有干,乌鸦只能在方舟附近飞来飞去,直到最后地面干了才离开。至于期间乌鸦是否回到方舟,圣经没有明说,我们不必猜测。但是,乌鸦作为不洁净动物,是杂食的,可以吃腐肉等食物,并停靠山顶等高地。既然乌鸦在洪水尚未全干的时候得到了供养,挪亚一家更是会得到上帝的恩眷。“你想乌鸦,也不种也不收,又没有仓又没有库,上帝尚且养活它。你们比飞鸟是何等地贵重呢!”(路加福音12:24)。

2.差遣鸽子

经文:他又放出一只鸽子去,要看看水从地上退了没有。但遍地上都是水,鸽子找不着落脚之地,就回到方舟挪亚那里,挪亚伸手把鸽子接进方舟来。他又等了七天,再把鸽子从方舟放出去。到了晚上,鸽子回到他那里,嘴里叼着一个新拧下来的橄榄叶子,挪亚就知道地上的水退了。他又等了七天,放出鸽子去,鸽子就不再回来了(创8:8-12)。

放出乌鸦之后七天(从后面的“又等了七天”推测),挪亚又放出了鸽子(原文是母鸽),同样也是“差遣”的意思,其使命也是察看水势消退的情况。与乌鸦的不洁净和凶残不同,鸽子是洁净、驯良的动物,在圣经中也用来形容以色列(何西亚书7:11;11:11)。

由于遍地是水,找不到落脚之地,鸽子飞回方舟。这里有一个细节,“挪亚伸手把鸽子接进方舟来”。这显明挪亚对动物无微不至的照顾,一个敬畏耶和华的人,对待他人,对待世间万物,也是充满怜悯。

再等七天,挪亚再放出鸽子。到了晚上,鸽子回来,“嘴里叼着一个新拧下来的橄榄叶子”。可见地上的水已退,橄榄树(或者很多其他树)都已经长出来了,因为这片叶子是“新拧下来的”。显然,这是上帝创造能力的结果,因为经过一年左右的洪水浸泡,地上的植被都无法生存。当洪水消退,陆地显露出来时,上帝可以像在第三天的创造一样,让地上长出树木和青草,以供人类和动物使用。同时,鸽子叼着橄榄叶也是和平的象征。预示着洪水过后的“新天新地”没有暴力和杀戮,一片和平景象,大地充满着新生的希望。

挪亚又等了七天,再次将鸽子放出去。这一次,鸽子不再回来,表明地面基本已干,出方舟的时机快要到来。

3.大地重现

经文:到挪亚六百零一岁,正月初一日,地上的水都干了。挪亚撤去方舟的盖观看,便见地面上干了。到了二月二十七日,地就都干了(创8:13-14)。 

在此之前的描述,重点在于“水”消退,而这里的描述,重点在于“地”干了。从水到地的变化,说明灾难过去,大地重获新生,尽管仍是一片荒凉。正如以色列人被掳之后,“地享受安息,因为土地荒凉便守安息”(历代志下36:21)。每一个灾难都是一个重生的机会,重建之前,必须拆毁。旧的除去,上帝才能在其上重新建造。

正月初一日,地上的水都干了,挪亚撤去方舟的盖亲自观看,眼见了上帝奇妙的救赎。这里,方舟的“盖”与圣所的“顶盖”(出埃及记26:14;35:11)是同一个词(????),再次表明方舟预表圣所,预表基督的救赎。挪亚一家洪水的经历,就是救赎的经历。

从正月初一到二月二十七日,挪亚再次等候五十七天。对于在方舟里待了近一年的人来说,这是信心和忍耐的极大考验。现在,万事俱备,只等上帝的命令。

三走出方舟(创8:15-19)

经文:神对挪亚说:“你和你的妻子、儿子、儿妇都可以出方舟。在你那里凡有血肉的活物,就是飞鸟、牲畜,和一切爬在地上的昆虫,都要带出来,叫它在地上多多滋生,大大兴旺。”于是挪亚和他的妻子、儿子、儿妇都出来了。一切走兽、昆虫、飞鸟,和地上所有的动物,各从其类,也都出了方舟。

1.聆听

一年零十一天的时间,一家八口待在方舟里,情形如同新冠疫情期间超长时间的隔离。其中的枯燥和乏味,可以想象。这是一段令人生厌的等待,更是信心的操练。美好的新生,值得等待。挪亚行事谨慎,在没有得到上帝的命令之前,他不敢贸然行事。他时刻准备聆听,尽管在方舟的一年中,他从未听到从上帝而来的声音。

现在,时机到来,上帝按照祂所定的时间,为挪亚一家开启回归大地之路。再一次,上帝的话语临到:“你和你的妻子、儿子、儿妇都可以出方舟…”在惊涛骇浪中漂泊一年的这一家八口,上帝没有忘记。有时候,暂时的沉默,是为了更好地发声,更显出神圣旨意的宝贵。

2.使命

走出方舟,是命令,也是使命。不仅挪亚一家,方舟里所有的动物都要出来,且要“在地上多多滋生,大大兴旺”。这是起初创造时,上帝在第四天给飞鸟和鱼类的使命,现在赋予了地上所有的动物。关于人的使命,下一章圣经会有论述。

3.行动

这一部分(创8:15-19)的关键词就是“出”,共四次,且用了不同的词语形态。从上帝的命令到出方舟,挪亚再一次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他的顺服。他是一位行动者,而不是健谈者。

经过一年的洪水漂泊,从米索不达米亚平原到亚拉腊山,挪亚出方舟的那一刻,举目望见一片陌生的世界,想到除他一家之外所有生灵的逝去,心中一定充满着感伤和悲凉。亚伯拉罕的经历,“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希伯来书11:8),用在挪亚身上,也一定合适。此刻,只有凭着信心前行。

四迈向新生(创8:20-22)

经文:挪亚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拿各类洁净的牲畜、飞鸟献在坛上为燔祭。耶和华闻那馨香之气,就心里说:“我不再因人的缘故咒诅地(人从小时心里怀着恶念),也不再按着我才行的灭各种的活物了。地还存留的时候,稼穑、寒暑、冬夏、昼夜就永不停息了”(创8:20-22)。

1.敬拜

更新后的大地,在迎来第一个家庭时,见证了一场心灵和诚实的敬拜。原先的“地上满了强暴”,变成现在的圣洁、庄严和肃静。荒凉的大地要重建,要迎接新生,从建造祭坛开始。这是挪亚出方舟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如同后来的亚伯拉罕,每到一处新地方,首先为耶和华筑一座坛。这是圣经明文记载的第一座祭坛(虽然之前已经有,但未明确提及),也是第一次提到献燔祭,表明了挪亚的感恩以及对将来人类救主的信心。

“挪亚面临一片荒凉的大地;他在为自己预备住处之前,先为上帝筑了一座祭坛。他所有的牲畜不多,并且是付了非常的代价才保存下来的;但他欢欢喜喜地将一部分献给上帝,藉以承认万物都是属于祂的。照样,我们所首当关心的事乃是奉献乐意捐给上帝”(《先祖与先知》,第8章)。

这是令耶和华喜悦的时刻。圣经说,上帝不闻那些悖逆者的祭物(利未记26:31),既然“耶和华闻那馨香之气”,就意味着祂接受了挪亚,喜悦挪亚的祭物。挪亚的名字,作为“安慰者”(创5:29),充分地体现在这里。

2.应许

大地的新生,在于上帝的应许:“我不再因人的缘故咒诅地…”这不是说原先始祖犯罪时上帝对地的咒诅取消了,而是说,祂不会再像洪水灭世那样毁灭这个世界。“人从小时心里怀着恶念”这句话常引起争议。通常的理解是,即使人从小时心里怀着恶念,上帝也不再用洪水来灭世了。这表明,虽然洪水灭了有血气的人,但人的罪性依旧没有改变。因此,洪水之后大地的新生只是一个预表,人类要经历重生,需要救赎的实体-耶稣基督的到来。

最后一节经文“地还存留的时候,稼穑、寒暑、冬夏、昼夜就永不停息了”,这是有关生命的节律。在洪水之年,这一切都停止了。但现在,春耕秋收、寒来暑往、冬去春来、日夜更替等,将得以恢复,世界将恢复生机。但根据犹太拉比们的传统,这应许里有一个条件,即“地还存留的时候”(ArielBibleCommentary)。若地球不在了,这一切也会随之消失。

结语

从进入方舟到走出方舟,挪亚这一年经历了世界的沧桑巨变。这是迄今为止,人类所遭遇的最大灾难,必定在挪亚的内心翻腾。但更让他心潮澎湃的,是在洪水泛滥中经历上帝的救赎。洪水的叙事因此千古流传,成为了圣经中反复鸣唱的一个主题,也成了末世的一个警戒。

洪水过后,荒凉的大地迎来新生。对于挪亚而言,这是艰难的时刻。全世界就这么八个人,他们要带着使命,长途迁徙,并让世界重现生机。我们甚至可以把亚伯拉罕的经历用在挪亚身上:他出方舟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但挪亚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献祭与上帝。重建世界的第一步,就是建造祭坛。当信心建立在上帝的应许之上时,再艰难的路也会修直。挪亚如此,我们今天也是如此!

END往期文章回顾:重温创世记

第7章洪水的警示从明星到囚犯-路加福音灵修(24)聆听先知的教诲-路加福音灵修(23)听道

崇高的使命阅读更多文章,请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tailongg.com/ewly/84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