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从我校海外孔子学院学员的视角透视

为了搭建全方位的海内外文化交流平台,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助力,我校部分海外孔子学院的学员接受了来自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的专访,协助他们完成特色课程“汉语传播与孔子学院研究”课堂汇报。以下是本次专访的纪要,让我们一起透过海外孔子学院学员的视角,透视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吧!

韩国孔子学院

来自韩国的李龙玉女士目前在我校韩国仁川大学孔子学院学习中文。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她曾在中国进行学习研究,并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现场观看了多场比赛。在提到中国时,李女士表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哲学思想是最吸引她的地方。从毕业论文研究《大国崛起》到观看《后来的我们》等现代电影;从在云南感受到的多民族文化到在北大校园里看到的美景,李龙玉女士提起自己的中国行,充满了中国记忆,也更加坚定了她学习汉语的决心。

“如果要用几个关键词来描述我对中国的印象的话,我想到的第一个词就是‘巨大’”,同样在我校韩国仁川大学孔子学院学习的高庆贤女士在采访中表示。在来中国之前,高女士就通过有关电视剧、纪录片对中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些影视剧中,她感受到了中国的地大物博、景色优美、美食丰富。在《后来的我们》、《三十而已》等影视剧中,高女士说她看到了其中的主人公奋斗打拼的样子,虽然很忙碌、很辛苦,但也很幸福。谈及来中国孔子学院学习的初衷,高女士说她在初中时就接触过汉语课,那时候的她觉得汉语语音很好听,像音乐一样优美,因此她便选择来到中国的孔子学院学习。在孔子学院两年时间的学习经历让高女士更加感受到中国文字意蕴之美,更加了解了中国文化。

亚美尼亚孔子学院

虽然从来没有来过中国,但这丝毫不影响吴双对中国的喜爱。吴双是来自亚美尼亚的一名高二学生,从八岁开始就同弟弟一起在我校亚美尼亚埃里温“布留索夫”国立大学学习中文,至今已经学了八年。吴双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发始于其同样热爱中国文化的父亲。小时候,吴双父亲时常会给他们姐弟俩讲中国的故事,他们家里还有一个摆放了很多中国书籍的大书架,在这样的家庭氛围影响下,中国文化的种子便在吴双幼小的心灵里萌芽。

在孔子学院学习后,吴双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加地喜爱中国了。在此过程中,吴双还参加了一些当地举办的中文活动和比赛,如汉语桥等,收获了很多。

在谈到对中国的印象时,吴双表示在她眼中,中国是两个中国:传统和摩登(现代)。而在谈到中国最吸引她的地方时,“美食”二字脱口而出。她说她非常喜欢吃糖醋鱼,其味道令人难忘。她还说她时常与孔院的老师们一起去当地的中餐馆吃中餐,这让她感受到了中国美食的魅力。最后,吴双还表示说她不久的将来打算到中国上海的大学学习医学,真真正正地切身体验中国的文化。说到这,吴双语气里的兴奋和渴望溢于言表。

来自亚美尼亚的米琳是当地的一名大三医学生,也是我校亚美尼亚埃里温“布留索夫”国立大学的优秀学员之一。可爱的米琳给人一种善良和热情的感觉。米琳的表姐是一名汉语翻译,受姐姐的影响加上自己对不同语言文化强烈的好奇心,米琳学习汉语已经多年了。一口流利的汉语配上可爱的笑容,笔者瞬时就感到了朋友一般的亲切。

米琳曾来到中国参加“汉语桥”,直到现在她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tailongg.com/ewfj/83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