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创世记第11章示拿人与闪族人

本文结构:

一.巴别塔的建造(创11:1-9)

1.聚集和统一(创11:1-2)

2.示拿人的计谋(创11:3-4)

3.耶和华降临(创11:5)

4.耶和华的筹算(创11:6-7)

5.分散和混乱(创11:8-9)

二.闪族人的谱系(创11:10-26)

1.闪族人(创11:10-11)

2.从亚法撒到希伯(创11:12-17)

3.从希伯到他拉(创11:18-26)

三.他拉的家族(创11:27-32)

1.蒙召的家族(创11:27-30)

2.使命的家族(创11:31-32)

序言

创世记第11章,记载三件事:建造巴别塔,闪的谱系和他拉的家族。这三件事,连接了两个时代,承上启下。这一章标志着远古时代的结束,也预示着希伯来民族时代的开启。在前一个时代,远古的文明在示拿人建造巴别塔上达到了顶峰,但却无果而终。在后一个时代,藉着闪族人的谱系,上帝拣选亚伯兰,打开了圣经叙事崭新的一页。

创世记1-11章的远古时代,圣经突出了四件大事:创造、堕落、洪水和巴别塔。亚当犯罪后,始祖被逐出伊甸园,但上帝宣布了救赎的计划;该隐杀了亚伯之后,他被逐到东方,但上帝拣选了塞特的族裔,让世人继续求告耶和华的名;塞特的后裔犯罪,地上满了强暴,世界被洪水毁灭,但上帝保留了挪亚一家并与世人订立彩虹之约;诺亚的后裔建造巴别塔与上帝对抗,但上帝变乱他们的口音,并在乱世中兴起闪的后裔,直到亚伯兰出现。

人类背叛的时候,破坏了上帝所命定的秩序,审判随之而来。但上帝怜悯的心肠,总是在审判的乱局中为人类开启新的时代。在创世记第11章,我们先看到示拿人的背叛,聚集并建造巴比伦,使天下统一的语言被搅乱。然后我们再看到闪族人的顺服,最终从迦勒底(巴比伦)出来,前往应许之地。

前一个时代,人类的文明止于巴比伦的混乱;而后一个时代,上帝的计划始于从巴比伦出来。尽管世界混乱,但上帝依旧掌权,祂要在示拿人的混乱中定出一个闪族人的秩序。这就是理解创世记第11章的关键。

一巴别塔的建造(创11:1-9)

“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诗篇:1)。“人心多有计谋,惟有耶和华的筹算,才能立定”(箴言19:21)。圣经的教导,如晨钟暮鼓,时刻敲打我们内心。这两节经文,应用在巴别塔的建造上,正是合适。

创世记11:1-9,这一段经文分为五幕,分别是:

1.聚集和统一(创11:1-2)

2.示拿人的计谋(创11:3-4)

3.耶和华降临(创11:5)

4.耶和华的筹算(创11:6-7)

5.分散和混乱(创11:8-9)

这五幕的情景以第三幕为中心,呈现出对称的结构,即第一幕的“聚集和统一”对应第五幕的“分散和混乱”;第二幕的“示拿人的计谋”对应第四幕“耶和华的筹算”。从人的作为向神的旨意转变的过程中,耶和华的降临(第三幕,创11:5)是中心。上帝的干预,改变了巴别塔的进程。

1.聚集与统一(创11:1-2)

经文: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

创世记第11章的叙事基本上发生在第10章之前,因为第10章描述了挪亚的后裔“分开居住,各随各的方言、宗族立国”(创10:5),而第11章则解释了“分开居住”和“各随各方言”的原因,就是建造巴别塔。而巴别的建造者,就是含的后裔宁录(创10:10)。

上帝从一本造出万族。因此,开始的时候,“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创11:1)也在情理之中。统一的语言,使沟通没有障碍,人们可以统一地行动,这原本是一件美好的事。但人的本性和欲望,却糟蹋了这一切的美好。

同时,人们“往东边迁移”,遇见了示拿地的平原,就住在那里(创11:2)。从方舟所停留的亚拉腊山到示拿平原,这是从西北到东南方向迁徙的过程。圣经说“往东边迁移”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而且,在圣经的开篇,“东边”往往预示着审判,离开祝福之地或向着审判走去。比如,亚当犯罪后,被赶到伊甸园的东边(创3:24);该隐杀人之后,被赶到东边的挪得之地(创4:16);后来的罗得也是“往东迁移”(创13:11),到达所多玛。

在这里,人们“往东边迁移”,也预示着迁移的这部分人受到了某种程度的咒诅,或者因为离弃上帝,贪爱世俗而向东迁徙。如怀师母所说,他们“决定离开敬拜上帝的人。因此,他们就迁到伯拉大河两岸的示拿平原去”(《先祖与先知》,第10章)。

示拿地位于米索不达米亚,也是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之地,就是后来的巴比伦。人们来到示拿的平原,“就住在那里”。与闪的后裔不一样,他拉带着亚伯兰,住在哈兰(创11:31),只是短暂的停留,为了继续朝圣之路。而示拿人住在平原,则希望永久定居,与上帝的旨意相背。

2.示拿人的计谋(创11:3-4)

经文: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做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

这两节经文,显露了示拿人的计谋。他们的文明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在缺乏石头的米索不达米亚平原,知道如何利用泥土来做砖,并利用石漆(沥青或柏油)当灰泥。加上统一的语言,这些工艺足以使他们建造浩大的工程,来传扬他们的名声。

巴别塔的建造,出于三大目的。

第一,另立神明,自立宗教。

他们“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米索不达米亚平原的这种塔,被称为是ziggurat(金字型神塔),考古学家们也挖掘出很多类似的建筑。塔的顶端有一个神龛,供奉着神明或女神。其主要是为了宗教的用途。不仅如此,他们还希望塔顶通天,在遭遇洪水等灾难时,可以自救。这无疑是向上帝宣战,如同诗篇第2篇所说的:“外邦为什么争闹?万民为什么谋算虚妄的事?世上的君王一齐起来,臣宰一同商议,要抵挡耶和华并祂的受膏者”(诗篇2:1-2)。

第二,为自己扬名。

一切的偶像崇拜,最终不是为了拜偶像,而是拜自己,偶像只不过是一个被利用的工具而已。人的欲望会无限延伸,当物质的条件满足之后,人们便会转向精神领域。始祖犯罪的根源在于心中的高傲,这也是建造巴别塔背后所隐藏的精神。其实质乃是想拥有“像上帝一样”的存在,让后人纪念并崇拜他们。

第三,聚集天下人。

上帝造人的目的,就是希望人类能够“生养众多,遍满地面”(创1:28)。建造巴别塔的宗旨,却与上帝的旨意相背离。其最终目的就是将天下所有的人都招聚到自己的麾下,并代替上帝对他们发号施令。

自此,巴别塔的精神已经昭然若揭,任其发展,必将祸害无穷。因此,上帝必须干预,以挫败示拿人的计谋。

3.耶和华降临(创11:5)

经文: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

有一句话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话实在不假。当示拿人筹划并建造巴别塔,试图与上帝对抗之时,“那坐在天上的必发笑;主必嗤笑他们”(诗篇2:4)。

人间的任何事,隐瞒不了上帝,因为“耶和华的眼睛,遍察全地”(撒迦利亚书4:10)。当人向上建造,企图超越上帝的时候,耶和华却降临,向下察看,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

这是巴别塔故事的转折点。从此,以人的计谋为中心的工程转变为以神的筹算为中心的干预。历史的轨迹,永远掌握在上帝的手里。

4.耶和华的筹算(创11:6-7)

经文: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做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做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

这一幕对应着第二幕“示拿人的计谋”。当人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上帝却说:“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

上帝干预的方式,并不是直接摧毁巴别塔,而是通过变乱口音,使人们之间无法沟通,工程被迫停止。摧毁巴别塔,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人可以另造一个塔。但变乱口音,却使人丧失了建造如此浩大工程的能力,从而阻止人类欲望的无限膨胀。人只是人,并不是神,更不能去破坏神所制定的一切秩序。人一旦被捧上了神坛,各种灾难随之而来。

巴别塔只是一个开始,如若成功,私欲将更加膨胀,人类将更加嚣张,日后所要建造的工程将更具叛逆性。上帝以祂的智慧看到了这样的结果:“如今既做起这事(建巴别塔)来,以后他们所要做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创11:6)。制止了巴别塔,也就制止了潜在的更大的灾难,因为上帝已经应许,不再用洪水来灭世(创9:11)。

今天,当我们看到世界的乱局,看到世界各国甚至无法在所谓的“普世价值”的旗帜下团结一致时,我们就想到了但以理书第2章的预言。在末后时代,世界的格局就是半铁半泥的脚,彼此搀杂,“却不能彼此相合,正如铁和泥不能相合一样”(但以理书2:43)。这既是世界的一个乱局,也是上帝对祂选民的恩典,使我们所遭受的不至于超过我们所能承受的。

真正的普世价值不在西方文化中,或东方文化中,也不在任何的意识形态中,而是在基督里,藉着圣经的教训。任何想用某种文化或社会制度来统一世界的巴别塔计划,必然失败,唯有上帝的语言可以统一天下。“人心多有计谋,惟有耶和华的筹算,才能立定”(箴言19:21)。

5.分散与混乱(创11:8-9)

经文: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就是变乱的意思)。

“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箴言16:18)。圣经所言极是!巴别塔印证了人心的狂傲,也印证了世人的败坏和跌倒。

这第五幕的情景对应着前面的第一幕。原先统一的语言,现在“变乱”了;原先聚集在示拿的平原,现在“分散在全地上”了;原先要传扬自己的名,现在却有了个遗臭万年的名:巴别(就是变乱的意思)。

巴别,就是巴比伦,其原意是“神或众神之门”,即“通往上帝的门户”,反映出一种自比为神的极度狂傲(参阅以赛亚书14:12-14;以西结书28:2)。正是这种狂傲,导致了败落,沦为“变乱”或“混乱”(对比希伯来单词??????“巴别或巴比伦”和????“变乱”)。这两个特征,是理解和阐释任何有关巴比伦概念的基础,源于圣经的创世记。

巴别塔失败了!人类的远古文明失败了!想要通过人类智慧来建造抗衡上帝的宗教计划也失败了!

“建造巴别塔的计划终于遭到可耻的失败,他们自负的纪念塔竟成了他们愚妄的象征。虽然如此,世人今日却不断重蹈覆辙-依靠自己的力量,拒绝上帝的律法。这正是撒旦企图在天上贯彻的主义,也是使该隐奉献他祭物的主义”(《得胜的基督》,3月4日)。

多少世纪以来,重建巴别塔的情结依旧存于人心。巴别塔已经不是一座塔,而是这个堕落世界的精神。对权力和名誉的欲望,使人心蠢蠢欲动。大到政治、经济、社会,小到神学、教会管理和团契生活,试图建造各自领域巴别塔的大有人在。有的曾经造得很高,似乎很成功。但我们“所谋的、所行的,若是出于人,必要败坏”(使徒行传5:38)。上帝怎样变乱示拿人的口音,也必败坏各样阻挡上帝的计谋。对任何人而言,巴别塔都是一个警戒!

二闪族人的谱系(创11:10-26)

上帝变乱人的口音,分散人类到世界各处,这是为了起初所赋予人类的使命。但最终,人类要从这世界混乱的语音中得以回归。上帝的终极目的,还是要聚集人,使天下重新使用一种统一的语言。如西番雅书3:9所说:“那时,我必使万民用清洁的言语,好求告我耶和华的名,同心合意侍奉我。”

为了实现这个计划,上帝拣选了闪族人,拣选了亚伯拉罕。上帝挫败示拿人的计划,为要藉着闪族人来成就祂的计划。让世界藉着闪族人亚伯拉罕的后裔(基督),重新聚集在天父的祝福里,使用同一种赞美的语言。

闪族人的谱系,意义就在此。

1.闪族人(创11:10-11)

经文:闪的后代记在下面。洪水以后二年,闪一百岁生了亚法撒。闪生亚法撒之后又活了五百年,并且生儿养女。

亚当犯罪后,上帝曾应许“女人的后裔”要伤撒旦的头(创3:15);挪亚也曾预言“耶和华闪的上帝是应当称颂的”(创9:26);创世记第10章的家谱也记载闪是“希伯子孙之祖”(创10:21)。显然,闪就是被拣选的那位,应许中“女人的后裔”要从他而出。

在这一段经文里,闪族人的谱系再次被提及,作为对巴别之乱的回应,在混乱中显明神圣的秩序。

闪在一百岁生了亚法撒之后,又活了五百年,共活了六百岁。按照这个年龄,他有机会在岁左右见到亚伯兰的出生,有机会在岁时见到以撒的出生,甚至有机会在岁时看到以撒的妻利百加,等等。十一代同堂,圣经之最!他也有机会将洪水的故事亲自教导他的子孙,直到以撒的时代。

2.从亚法撒到希伯(创11:12-17)

经文:亚法撒活到三十五岁,生了沙拉。亚法撒生沙拉之后又活了四百零三年,并且生儿养女。沙拉活到三十岁,生了希伯。沙拉生希伯之后又活了四百零三年,并且生儿养女。希伯活到三十四岁,生了法勒。希伯生法勒之后又活了四百三十年,并且生儿养女。

创世记第10章的家谱也提到了从亚法撒到希伯,并称闪为“希伯子孙之祖”(创10:21)。至于亚法撒和沙拉,可介绍的信息并不多。这里简单提一下希伯。

尽管存在一些争议,但一般认为“希伯来”(????)一词源自“希伯”(???)。希伯的意思为“跨越者”或“逾越者”。我相信,当希伯的父亲沙拉为他取名的时候,他凭着信心预先看到了希伯的子孙将“跨越”幼发拉底河,来到应许之地,形成一个“希伯来”民族,即跨越大河而来的民族(参考约书亚记24:3)。在圣经中,亚伯拉罕、约瑟和以色列人都被称为“希伯来人”(创14:13;39:14;出1:15)。

3.从法勒到他拉(创11:18-26)

经文:法勒活到三十岁,生了拉吴。法勒生拉吴之后又活了二百零九年,并且生儿养女。拉吴活到三十二岁,生了西鹿。拉吴生西鹿之后又活了二百零七年,并且生儿养女。西鹿活到三十岁,生了拿鹤。西鹿生拿鹤之后又活了二百年,并且生儿养女。拿鹤活到二十九岁,生了他拉。拿鹤生他拉之后又活了一百一十九年,并且生儿养女。他拉活到七十岁,生了亚伯兰、拿鹤、哈兰。

创世记第10章的家谱提到了希伯的两个儿子法勒和约坍,但只提到了约坍的子孙。至于法勒,则留到本章的闪族人家谱中。从法勒到他拉,我们可知道的信息非常有限,这里只简单提一下他拉:“他拉活到七十岁,生了亚伯兰、拿鹤、哈兰”(创11:26)。

从这句话的描述看,他拉似乎在七十岁时生了三胞胎,其实不然。他拉死在哈兰的时候年纪岁(创11:32),在他拉去世之后,亚伯兰才离开哈兰(使徒行传7:4),时年75岁(创12:4)。也就是说,当他拉岁去世的时候,亚伯兰尚在哈兰,小于或等于75岁。因此,他拉在七十岁时开始生儿子,到了岁,才生了亚伯兰。很可能亚伯兰是他拉最小的儿子,之所以首先被提到,是因为他被拣选。在圣经中,类似的例子很多,有塞特、闪、雅各、大卫等,他们都是小的,却承受长子的名分。

与创世记第5章的家谱相比,这份家谱中人的寿命明显缩短。在洪水之前,先祖们作父亲的平均年龄为岁(最小的为65岁,最大的为岁)。而到了洪水之后,这个年龄缩减到了30-35岁。从闪到他拉的儿子出生,共十代人,经历了年,不到洪水之前人均寿命的一半。

三他拉的家族(创11:27-32)

亚伯拉罕的蒙召,他拉家族的被选,并非在于他们的本质有多好。这乃是一个罪人的家族蒙恩得救的故事。

1.蒙召的家族(创11:27-30)

经文:他拉的后代记在下面。他拉生亚伯兰、拿鹤、哈兰;哈兰生罗得。哈兰死在他的本地迦勒底的吾珥,在他父亲他拉之先。亚伯兰、拿鹤各娶了妻:亚伯兰的妻子名叫撒莱;拿鹤的妻子名叫密迦,是哈兰的女儿;哈兰是密迦和亦迦的父亲。撒莱不生育,没有孩子。

他拉的家族,并不完美。和米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其他居民一样,他们身处偶像的环境中,他拉本人也是“住在大河那边侍奉别神”(约书亚记24:2)。这样的家族蒙召,不可思议!“只因要显明上帝拣选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为,乃在乎召人的主”(罗马书9:11)。

此外,他拉的长子哈兰先于他拉而去,死在了本地迦勒底的吾珥。这是圣经所记载的第一个儿子先于父亲去世的案例。

不仅如此,得见上帝异象的亚伯兰,其名字的意思为“高升的父亲”(exaltedfather),但他的妻子撒莱却“不生育,没有孩子”(创11:30)。在当时,这是一种羞辱。

为何拣选这样的家族?

论到拣选,怀师母提到:“上帝拣选人才,不问其本质如何,只要他们肯委身顺服祂,就可教育他们为祂服务,在接受圣灵进入心中之后,一切的才能就能运用自如了”(《评论与通讯》年12月23日)。确实,他拉家族的本质并不优秀,但他们愿意顺服。

圣经说:耶和华说:“我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们的道路。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以赛亚书55:8-9)。的确,亚伯兰的蒙召,在人看为愚拙,实则彰显了天父的智慧。

2.使命的家族(创11:31-32)

经文“他拉带着他儿子亚伯兰和他孙子哈兰的儿子罗得,并他儿妇亚伯兰的妻子撒莱,出了迦勒底的吾珥,要往迦南地去;他们走到哈兰,就住在那里。他拉共活了二百零五岁,就死在哈兰。

根据使徒行传7:2-3记载,亚伯拉罕未到哈兰以先,“荣耀的上帝”已经向他显现,让他“离开本地和亲族”,往上帝所指示他的地方去。显然,得蒙启示的亚伯兰将这道信息传给了家人,最后以他父亲他拉的名义出了迦勒底的吾珥。一起前往应许之地的,还有他妻子撒莱和侄子罗得。虽然兄弟拿鹤一家并未一同前往,但我们相信,亚伯兰也一定将这样的异象传与他一家,如同传给他父亲和侄儿一样。亚伯兰的心志,正如约书亚所说的:“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侍奉耶和华”(约书亚记24:15)。

领受了异象,必要付诸行动,并化作使命。那就是从迦勒底的吾珥出来。这是一段朝圣之旅,迈向上帝所应许之地。这不仅是他拉和亚伯兰的经历,也是每一个蒙召之基督徒的经历。离开繁华的迦勒底,在世经历客旅人生,为要得着所应许的迦南美地。

本章的结尾就是他拉死在了哈兰,这似乎令人遗憾,但这是世人必走的路。摩西、约书亚、大卫等,概莫能外。人生就是一段朝圣的旅途。有生之年,我们未必能得到所应许的,并且还会遭受许多的苦难。但上帝是信实的,让我们的生命有真实的盼望。如经上所记:

“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所以,上帝被称为他们的上帝,并不以为耻,因为祂已经为他们预备了一座城”(希伯来书11:13-16)。

结语

创世记第11章,始于一场迁徙(创11:2),示拿人定居在巴比伦。而这一章的结尾,结束于另一场迁徙(创11:31),他拉带着亚伯兰,走出巴比伦,在世客旅人生,为要得着所应许的。示拿人和闪族人的价值取向,霄壤之别。

这一章圣经也连接了两个时代。前一个时代,远古的文明止于巴比伦的混乱;而后一个时代,上帝的计划始于闪族人他拉和亚伯兰的顺从。历史如此,每个人的生命也是如此。依靠个人的聪明才智,最后的结局就是巴别塔混乱的穷途末路。惟有走出繁华诱人的迦勒底,生命才会有新的开始。待世间繁华落尽,上帝的应许就会愈加显得宝贵。

虽然这个世界因着巴别的混乱带来了种种的障碍与隔阂,但我们因着基督的救赎,重新在真道上合而为一。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文化和语言当中,我们要心怀同一个目标,口说同一种语言,就是赞美耶和华的清洁语言。

先知以赛亚说:“末后的日子,耶和华殿的山必坚立,超乎诸山,高举过于万岭,万民都要流归这山。必有许多国的民前往说:‘来吧!我们登耶和华的山,奔雅各上帝的殿;主必将祂的道教训我们,我们也要行祂的路。’因为训诲必出于锡安,耶和华的言语必出于耶路撒冷”(以赛亚书2:2-3)。

是的,聚集世人的,不是示拿地,不是巴别塔,而是在上的耶路撒冷。统一的语言,不是示拿人的语言,而是耶和华的言语。

END

往期文章回顾:

重温创世记

第10章从一本出万族

重温创世记

第9章彩虹之约

思念与感恩-腓立比书详解(3)

保罗生平及书信

听道

万人宴与福音使命

听道

要爱惜光阴

约旦河上的受膏礼-路加福音灵修(25)

阅读更多,请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tailongg.com/ewfj/84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