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之国梵蒂冈欧得闲暇第三章

前情提要

罗马如斯谁复知

欧得闲暇第一章

饿了就去艺术馆(十一)

佛罗伦萨特辑

翡冷翠的艺文诗

欧得闲暇第二章

把梵蒂冈称为世界上最特殊的国家毫不为过。作为罗马的城中之国,它的国土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只相当于天安门广场的面积,人口更是不到,比某些大公司员工数都少。但就是这片弹丸之地,因其之于基督教的地位,让超级霸主美国都无比忌惮。

自4世纪末始,西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取而代之。几千年来风云变幻,到年,存在了11个世纪的教皇国"灭亡"后由梵蒂冈国续写历史,虽然梵蒂冈民众连剃个头都要出国。

现在的梵蒂冈博物馆中,大量作品是由洛伦佐·美第奇的次子、教皇利奥十世带进来的。从年到年,这位教皇在位时间不长。但就在他的统治期间,莱昂纳多、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这三位巨匠都在梵蒂冈宫内从事创作。他延续了美第奇家族对艺术的热爱。

梵蒂冈博物馆

年,拉斐尔27岁,刚开始在梵蒂冈创作《雅典学院》,米开朗基罗35岁,正同样在梵蒂冈创作天顶画《创世纪》。而那时候达芬奇已经58岁,距离画完蒙娜丽莎已经过去5年。

梵蒂冈博物馆出入口处的旋转楼梯因其独特的设计俨然成了网红打卡景点。整个博物馆分为埃及馆、地图馆、挂毯馆、克莱蒙馆等。其中最有名的西斯廷礼拜堂不允许拍照,而克莱蒙馆的八角庭院、缪斯馆等也是坐拥多件镇馆之宝。

西斯廷礼拜堂

据资料记载,西斯廷礼拜堂是梵蒂冈宫所特有的小礼拜堂,建在圣彼得大教堂左侧。这里举行选举新任教皇的大典,陈列每个教皇薨逝后的遗骸。有人说,圣彼得大教堂是整个基督教的教堂,而西斯廷礼拜堂则是教皇个人的祈祷之所。

(西斯廷不让拍照,源图来自Wiki)

西斯廷礼拜堂(CappellaSistina)根据建造者教皇西克斯图斯四世(SixtusIV)的名称命名。他召集了波提切利等多位艺术家在此创作湿壁画,并于一年就完工了。可惜后来因地势不平房顶开裂,于是,教皇西克斯图斯四世的侄子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委托米开朗基罗在礼拜堂顶部作画。

西斯廷天顶画最有名的《创世纪之上帝创造亚当》

看到西斯廷顶上的诺亚方舟,我就想起我们在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遥望现在已经属于土耳其的亚拉拉山,那个诺亚方舟停留的地方。

在翡冷翠的艺文诗

欧得闲暇第二章里,我提过一笔,尤利乌斯二世和米开朗基罗的相爱相杀被传为另类的佳话。举两个例子:一、尤利乌斯二世命令米开朗基罗作画,米氏画到一半颜料用完了,当时教皇在战场上打仗,米氏直接骑马跑去问教皇讨钱;二、眼看着米氏一直没有完成西斯廷天顶画,尤利乌斯忍不住亲自跑去在礼拜堂下大喊:“什么时候能完成?”米氏在梯子的顶端毫不客气地回答:“完成的时候!”尽管如此,尤利乌斯二世仍然给米开朗基罗委托了大量的工作,这两个人的性情一定有相似之处吧,在创造某种独特的东西时,似乎谁也离不开谁。

从年到年,米开朗基罗花了四年完成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也自此落下颈椎的病根——传说画完后很长一段时间他连看信都要仰着头。

年,教皇保罗三世再次召唤米开朗基罗到西斯廷礼拜堂画《最后的审判》。这幅被戏称为“健身俱乐部”的作品因过多的裸体引起众怒。米开朗基罗死后,他的一个学生受到委托去把这些裸露的生殖器掩盖掉,直到上世纪90年代的修复中才被部分移除。

彩蛋:《最后的审判》正中间的圣母和耶稣的右下方是圣巴塞洛缪,他左手提着一张人皮,那是米开朗基罗画的自己,大概喻义自己累到只剩一层皮了。又想起卡拉瓦乔把自己画成一个被割下的头,这些天才画家的行为果然不是常人能理解的。

米开朗基罗

《哀悼基督》(又名圣殇、圣母与圣子)---米开朗基罗

《哀悼基督》雕塑是米开朗基罗23岁完成的作品,比《大卫》还早2年。它诠释了何谓真正的惊世骇俗:雕塑中的圣母哀悼死去的耶稣,却模糊了二者的年龄差,使他们不同于以往艺术家作品中母子的形象。这已经不是米开朗基罗第一次颠覆传统了。他在佛罗伦萨圣洛伦佐教堂为洛伦佐设计陵墓而雕刻的人像,被诟病不像洛伦佐本人。他根本不屑一顾:上千年后,没人在意洛伦佐到底长什么样子。

米开朗基罗是一个典型的偏执狂。他在意美,他认为太过于注重逻辑的头脑通常是看不到美的。我激动得几乎想要穿越回去为了这句话做他一辈子的徒弟。

印象中对米开朗基罗最极端的评价来自于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他在访问罗马后写道:今晨心情极好,因为昨天得知米开朗基罗死了。其实马克吐温玩了米氏好几辈,但对于以创作为生的人来说,他们一定会在心里暗自庆幸米开朗基罗的死,庆幸这个什么都能做且把什么都做了的人终于死了,少了一个竞争对手。

拉斐尔画室

拉斐尔则和米开朗基罗几乎正好相反,他喜爱社交并且左右逢源,短暂的一生过得快乐轻松,而米开朗基罗漫长的人生路仿佛永远都在与人搏斗。年,25岁的拉斐尔已经在梵蒂冈拥有了自己的“房间”——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经人推荐看到他的画作之后,大为赞赏、如痴如醉,就将绘制房间湿壁画的任务交于他手中。为了给他让路,教皇甚至下令摧毁了墙上之前画家留下的作品。这四间“拉斐尔的房间”《雅典学院》大厅、艾略多罗室、火灾室和君士坦丁大厅,被梵蒂冈保留至今。

《雅典学院》---拉斐尔

《雅典学院》取材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创办雅典学院的故事,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第欧根尼等古希腊著名学者均在画中。

《雅典学院》细节,左上:第欧根尼;右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左下:毕达哥拉斯;右下:欧几里得

拉斐尔在《雅典学院》中悄悄埋了几颗彩蛋——站在中央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脸,前者酷似莱昂纳多,后者酷似米开朗基罗。画的第欧根尼是如此知名,以至于百度百科的第欧根尼照片都出自此处。他一生住在一个木桶里,所拥有的所有财产就是一件斗篷、一支棍子、一个面包袋和这个木桶。据说有一次亚历山大大帝问他需要什么并保证会兑现他的愿望。他回答说:“我希望你到旁边去,不要遮住我的阳光。”

《圣彼得的解放》---拉斐尔

艾略多罗室里的墙上画着《驱逐艾略多罗》和《圣彼得的解放》。后者展现了拉斐尔对光影的把控,牢笼的黑暗和天使的明亮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

《将赫利奥多罗驱赶出神殿》---拉斐尔

《圣餐的辩论》---拉斐尔

君士坦丁大厅里的作品虽仍由拉斐尔把控,但因他在绘制的第一年就去世了,所以大部分由他的助手收尾完成。其中《米尔维奥桥的战役》可谓融合了之前我在饿了就去艺术馆(十一)

佛罗伦萨特辑里提过未完成的米开朗基罗的《卡辛那之战》和达芬奇的《安吉里之战》。虽然文艺复兴三杰中我对拉斐尔最不感冒,但是他杂糅的本事有时候还是为我们做了些贡献的。

埃及馆

在埃及馆中我平生第一次看到保存如此完好的木乃伊。

有木乃伊的地方自然也少不了古埃及神话中胡狼头人身的死神阿努比斯。

八角庭院

克莱蒙馆的八角庭院中存放着包括《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在内的众多镇馆之宝。被改编无数次的特洛伊战争是一场众神站队的赌注。众神分为三派,一派支持特洛伊,一派支持希腊,还有一派就是宙斯。宙斯就像个调停者,确保这边一拳那边一脚尽量保持公平,确保不出现内讧。在特洛伊战争爆发前,特洛伊祭司拉奥孔警告同胞不要收下希腊人的木马。诸神怕他们毁灭特洛伊的计划落空,就派巨蟒把拉奥孔和他的儿子缠死了。这座雕塑不可思议地用大理石的刚硬表现出蛇的柔软,也用无声的扭曲传递了极致的苦痛。相传这座雕像出土于文艺复兴时期,当时拉奥孔的右臂缺失,需要补上。所有人都认为他的右臂应该伸向空中,只有米开朗基罗主张拉奥孔的右臂应该弯向肩头。几百年后的上世纪50年代末,罗马的一处建筑工地挖出了缺失的拉奥孔右臂,正如米开朗基罗坚持的那样弯曲。

幼发拉底神雕塑。仔细看,他右手的罐子里藏着一个狮子的头颅。

缪斯馆

缪斯馆顶上的壁画

缪斯馆中保存完好的雕塑。左为酒神狄俄尼索斯,罗马名巴克斯,被卡拉瓦乔画过、被米开朗基罗雕过。中、右为缪斯众女神之二。缪斯在希腊神话中分管包括绘画、叙事诗、舞蹈、音乐等艺术领域。

地图馆

地图馆收藏着教皇格雷戈里十三世时期委托画师完成的意大利包括西西里岛、撒丁岛等囊括各地区的共计四十幅手绘地图。这些地图兼具美感与精确度,如果能找到相关的画册,多贵我都想收啊……

除了两侧走廊的地图,华丽的顶上更是布满精致的壁画。

每次看到美杜莎,除了想到希腊神话中她蛇妖的形象和被她看一眼就会石化的传说,还会马上想到前段时间刚作过妖、以美杜莎为品牌标志的范思哲。敢以神话中的反面角色作为自己的logo,意大利奢侈品果然够胆。同样地,虽然因地图事件的原则性错误得罪了中国,但是道歉的速度远远超过去年我那篇点击率过1.5万的文章《干货——危机公关致歉的十大奥义》挂名的DG。

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始建于公元4世纪,因年久失修,年,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决定将其重建。

圣彼得大教堂前的环绕广场的回廊由贝尼尼设计。两排列柱如圣母的臂弯般环抱,拉近于教众的距离。巨大空间也能尽可能地容纳更多前来聆听教宗祝福的群众。

教堂的重建持续了多年,从教皇尤利乌斯二世时期持续利奥十世时期,还在继续。然而这样的投入费时费力还费钱,就连财大气粗的美第奇家族也承受不了这样旷日持久的投资。

于是,利奥十世想出了售卖赎罪券的馊主意,告诉教众,往赎罪券箱中投金币时那叮当的声音能帮助投金币的人在天国获得席位。预约天国席位的钱送到罗马,变成了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拉斐尔绘制的杰作以及利奥十世奢华的生活。

在当时的欧洲,虽然所有人都是基督教徒,但被无情地划分成三个阶层:被视为“贵族”的神父阶级、被称为“教士”的修道士阶级以及余下的平民阶级。不娶妻不生子、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神的人们享有极高的社会地位。

并非没有人识破"赎罪券"的真相。基督教思想在中世纪的绝对统治地位并没有减轻人类社会的罪恶,这一点引发了不少人的思考。德国人马丁·路德认为原因基督和信徒之间隔着的那个神职阶级。神职阶级的堕落导致基督的教诲失去作用。因此,改善人性的方法是废除神职阶级,让神和人直接交流;意大利人马基雅维利则更彻底。他认为神对人性的改善并没有积极作用,只有从改变人类本身出发,才会有效果。

赎罪券和什一税激起民怨,最终引发了宗教改革。

老实说,虽然去了那么多基督教徒魂牵梦萦要朝拜的圣地:耶路撒冷、土耳其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包括来到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虽然我被建筑震撼,却实在没(无)有(法)福(认)祉(同)圣经一些故事想要阐明的“福音”。

比如诺亚方舟的故事,起因在我看来也很难理解。上帝造人,然后对造出来的人中那些恶棍不满,于是让好人诺亚造方舟,把好人都集结到船上,让其他人在大洪水中消失。这根本就是暴君一样的裁断……而诺亚在没有河没有海的地方拼命造船时,圣经特地安排了邻居嘲讽他,以此突出他的勤劳刻苦,坚持做想做的事。其实我想说,诺亚不过是受到上帝这位编剧的眷顾,拿到了男主角的剧本。

当然圣经中有些故事的确发人深省,虽然我的解读和基督徒们不一定相同。比如在《出埃及记》中,摩西领取上帝旨意意欲带领犹太人离开埃及、出走沙漠。当时犹太人们虽委身为奴,却早已习惯埃及这座大城市给他们带来的便利与安逸,不愿意为了自由离开当下的好环境去沙漠吃苦。火上浇油的是,当时的埃及法老也不愿意失去这些廉价劳动力,直接拒绝并加重犹太苦工的劳动量。上帝看不下去,降灾于埃及,法老妥协、假装向摩西提了要求,并承诺只要完成便批准他们离开,然而法老出尔反尔,数次承诺却反悔,引来上帝对埃及这座城市更多的灾难。最终摩西得偿所愿,带着犹太人逃离埃及。但当他们必须在沙漠中自食其力时,埃及那些城市属性的好处使他们诅咒这无尽的荒野,公开地表达了对摩西的厌恶。当粮食短缺后,他们一个个跑到摩西那里说:“快点给我们东西吃吧,否则,就让我们回到埃及去。”再后来就是耶和华赐给摩西十诫的后话了。

这个故事中让我最有感触的不是摩西的“信念”或上帝的“公正”,而是无辜的埃及民众,接受了犹太人,却又因上帝的旨意和法老的反复而无端受难。其实就算在今天,无论是政治旋涡,还是职场斗争,像埃及民众这样被人拿来当枪使、利用完了就扔掉甚至毁掉的牺牲者,大有人在,而且可能就在你我身边,甚至有时你我都难以幸免。这也是为什么我花几万字写文艺复兴,因为相比于政治与宗教的条条框框,我宁愿花更多时间在艺术那不朽的自由上。

Iris17









































白癜风根治
白癜风根治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tailongg.com/ewls/44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