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美国对埃塞俄比亚的政策演变以卡格

逛街打扮装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baidianfengquwen/m/810.html

·国际关系史·

冷战时期美国对埃塞俄比亚的政策演变

——以卡格纽通讯站为中心的历史考察

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内容提要冷战两极格局的形成促使美国把非洲之角纳入其大中东战略,并选择与埃塞俄比亚结为军事防御联盟,其中作为主要纽带的卡格纽通讯站就是两国关系的晴雨表。美国政府主要根据对该基地的战略需要程度决定对埃塞俄比亚军事援助的规模与速度。而埃塞俄比亚皇帝塞拉西以稳定政权统治及应对周边威胁为根本目标,将之视为向美国索取更多军事援助的筹码。随着美苏关系的缓和、卫星技术的突破以及迪戈加西亚军事基地的兴建,卡格纽通讯站的作用迅速下降,美埃(塞)关系处于崩溃边缘。然而,由于苏联大规模介入非洲之角以及埃塞俄比亚革命的爆发,美国转而强调埃(塞)的地缘战略意义,并在加速运送已承诺的军事援助基础上采取了观望政策。最终,门格斯图革命政权因意识形态以及急需大量武器以应对来自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的威胁,而选择了苏东集团,与美国的联盟关系随之破裂。

关键词冷战史美国埃塞俄比亚卡格纽通讯站塞拉西一世

冷战期间,美国政府始终把非洲视为全球战略的低优先级地区。根本目的是把苏东国家的影响力排除于该大陆之外,基本策略之一是与某些具有特殊价值的国家结为联盟。美国与埃塞俄比亚的军事防御联盟即为典型案例,其中卡格纽通讯站作为两国关系的主要纽带和“晴雨表”,见证了这一联盟关系从确立到破裂的演变历程。目前,西方学界对冷战时期大国对埃塞俄比亚和非洲之角政策的研究持续时间长,成果较多;近年来,俄罗斯学界关于苏联与非洲之角关系的研究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总体来看,国外学界关于美国对埃塞俄比亚政策的研究比较注重过程的梳理,或者强调美国的单边军事援助等,而关于两国联盟困境的专题探讨并不多见。国内学界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早期多散见于国别史、通史类著作中,而近些年来建立在解密档案之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美苏对欧加登战争、20世纪70年代后期非洲之角政策等问题。本文利用美国解密档案及苏联相关文献,进一步探究冷战格局下美国对埃塞俄比亚的政策变化,以此归纳大国对第三世界政策的一些基本特征,并为非对称联盟的困境理论提供一个典型的研究案例。一、美国与埃塞俄比亚防御联盟的建立

二战期间,美国开始从长期战略利益层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tailongg.com/ewls/49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