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规划ldquo一带一路rd

医院订阅哦!

作者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秦莉,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田田,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张慧婷,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方海恩在《规划师》年第2期撰文,“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的重大决策,对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通过文献查询、实地调研和座谈等方法,以亚美尼亚为例,重点对其城乡规划编制体系、标准规范和法律法规等进行剖析,并与我国的相关标准内容进行对比,提出推进我国城乡规划标准国际化的对策及建议,为我国城乡规划标准体系的国际化及在海外开展相关项目提供指导意见。

[关键词]“一带一路”;亚美尼亚;城乡规划;标准规范

[文章编号]-()02--05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秦莉,王田田,张慧婷,等.“一带一路”背景下对亚美尼亚城乡规划标准体系的思考[J].规划师,(2):85-89.

亚美尼亚概况

(一)

国家概况

亚美尼亚共和国(简称“亚美尼亚”),是一个位于亚洲与欧洲交界处的外高加索地区的共和制国家。在行政疆界上,亚美尼亚位于黑海与里海之间,西邻土耳其,北邻格鲁吉亚,东为阿塞拜疆,南接伊朗和阿塞拜疆的飞地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首都是埃里温(图1)。亚美尼亚是一个内陆国家,人民主要信仰基督教,周边是伊斯兰教国家,与邻国阿塞拜疆有国界争议,其一度是高加索区域的火药地带,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亚美尼亚全国划分为10个州和1个州级市,国土面积为2.9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万,年GDP总量为亿美元,人均GDP为美元。

(二)

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的城市建设概况

埃里温是外高加索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城市面积约为90km2(图2),人口约万。埃里温的城市规划及重要的城市建筑大部分由建筑师亚历山大·塔玛尼安领衔设计。城市的核心区域被圆形宽阔的生态绿带环绕,中轴线贯穿城市南北。

埃里温的城市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但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水平较差;在城市外围区域,具有国道功能的道路,技术标准较差,有些仅能满足双向错头使用,石子路也较为常见,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

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城市建设难以得到有效的发展,整个城市基本保留了苏联时代的城市空间结构,建设规模较小。

亚美尼亚与中国的城乡规划体系对比分析

(一)

编制体系

亚美尼亚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多数沿袭了苏联的体系,纵向上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区域规划、市级规划和居民点规划。其中,区域规划主要是确定区域(城市、区域和州)范围内各城镇在该区域中的位置、功能及发展规模,类似中国的城镇体系规划;市级规划主要针对地域的行政中心以及与其联系较为密切的、密度相对较低的居民点开展的规划,这与中国的城市总体规划或者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类似;居民点规划主要针对一个具有社会资源分配功能的行政中心或者是人口活动的密集区域编制的规划,在该级别的规划中确定社会服务及娱乐休闲设施,类似于中国的详细规划。

从规划编制的横向体系看,亚美尼亚的城市规划还包括国土规划、国家城市地籍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及功能区的发展规划等。其中,国家城市规划地籍是亚美尼亚地籍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基础是国家房地产地籍,还包括从其他行业地籍和信息系统实施城市规划所需的数据,城市规划地籍与中国的主要差别是:①中国地籍主要统计的现状资料,并未在规划层面对地籍属性进行明确的界定,对地籍的更改往往是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进行的;②亚美尼亚的地籍规划信息清单是开放的(除含有国家机密信息外),并以亚美尼亚政府规定的方式提供,而中国的地籍系统是保密的。

(二)

标准体系

亚美尼亚城乡规划规范体系在沿用苏联体系的前提下,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局部修正,形成了《亚美尼亚共和国境内城市发展规范性技术文件(年)》。该规范架构较为简单,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城乡规划规范标准(1项),二是建筑规范标准(共28项)(图3)。

其中,亚美尼亚的城乡规划规范,即《城市发展:城乡规划和建设规范(年)》,对亚美尼亚城乡规划和建设发挥了全面指导作用,其涵盖规划术语、城市总体布局、公共设施、居住区、工业区、交通、市政、景观、制造和工程防护等多项专业规划。研究主要将该规范与中国相应规范进行对比分析。

1.规范内容构成

研究将中亚两国的城乡规划规范进行对比,发现两国城乡规划领域的主要规定方向和内容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究其原因:一方面亚美尼亚曾隶属于苏联,其城乡规划编制标准体系主要承袭苏联的体系和内容;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深受苏联城市规划理念的影响,与亚美尼亚的《城市发展:城乡规划和建设规范(年)》同根同源。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国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不断吸取经验,不断更新完善城市规划规范体系,很多内容已独立成文,在体系完整性、内容规定的详实性等方面已走在了亚美尼亚的前面(表1)。

2.具体指标内容——以居住区相关指标异同分析为例

在人口密度方面,亚美尼亚结合城市发展价值的地区差异,设定人口密度下限值,人口密度与地区发展价值成正比(表2)。中国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只对人均居住用地、住宅用地比例做了相关规定。

在居住区密度方面,两国对建筑密度的规定略有不同,亚美尼亚采用地块面积进行计算,中国采用住宅用地面积进行计算。亚美尼亚关于居住区建筑密度的规定实际上等同于中国的“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和“建筑密度”两个概念。

在居住区绿地和广场方面,亚美尼亚的《城市发展:城乡规划和建设规范(年)》提出“居住区需要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考虑人口、建筑类型、气候和其他条件,儿童游乐场、成年人口休息和运动场的总面积不少于住宅区表面积的10%”。中国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对居住区广场的面积没有明确规定,均是和绿地一起核算。亚美尼亚的《城市发展:城乡规划和建设规范(年)》规定居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少于6m2,居住区公共绿地比例不高于30%。中国的居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按照15分钟、10分钟和5分钟生活圈进行划分,分别不少于2m2、1m2、1m2,绿地的整体指标要小于亚美尼亚。

在消防通道方面,中国的《城市消防规划规范(GB—)》对消防通道间距、净宽度、净空高度、转弯半径和回车场地等都做了详细要求,而亚美尼亚主要对通道长度进行了控制。两国对消防空间要求的总体控制和引导思路基本一致,但中国《城市消防规划规范(GB—)》的要求更为细致。

在建筑退界方面,亚美尼亚的《城市发展:城乡规划和建设规范(年)》规定“位于公共和混合建筑区域附近,从土地边界到住宅和公共建筑的距离,以及普通教育学校和学前教育、健康和娱乐场地的边界必须至少有50m。”中国对建筑物退地块边界的距离并未做统一要求,通常由地方或区市自行规定。

在建筑侧面间距方面,亚美尼亚的《城市发展:城乡规划和建设规范(年)》对住宅侧面间距的要求比中国略高,亚美尼亚要求住宅的侧面间距不小于建筑高度的2倍;而中国多层住宅侧面间距不小于6m,高层住宅的侧面与高、多、低层住宅的侧面间距不小于13m。除此以外,中国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版)和《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对建筑间距的规范要求更为系统与全面。

亚美尼亚城乡规划领域的标准规范在数量、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入性方面与中国的差距均较大,但个别指标异于或高于中国城乡规划领域的标准要求。因此,很多规范指标的差异不存在标准高低之说,某一指标的差异多与当地自然环境、生活习惯及具体国情相关。相较于中国而言,亚美尼亚地广人稀、土地资源较为充裕,在人均居住绿地、日照间距和建筑退界等方面的指标值总体更大。

(三)

规划监管体系

根据《亚美尼亚共和国法律—关于城市规划》(年),城市规划文件是国家对城市规划活动进行监管的一种手段,亚美尼亚政府制定了城市规划文件制定、审查、协调、批准和变更的顺序,以及公开讨论的程序。批准的城市规划文件是监测城市规划活动和解决有争议问题的基础,对所有城市规划活动主体都是强制性的。城市规划文件分为城市规划文件、分区文件、建筑和施工设计文件三组,其中城市规划文件中的居民点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埃里温总体规划、亚美尼亚城市和农村总体规划、城市发展预测和规划、领土规划,以及分区文件等具有强制性。国家城市规划监察局根据行政区域原则通过州城市规划检查员组织活动,州长及市长负责对该区域城市规划的监督,这与中国的体制基本一致(图4)。

(四)

规划实施过程

亚美尼亚的项目从设计到施工完成主要经历以下过程:城市规划文件—建筑设计任务—建筑设计文件批准—施工许可证(建筑许可证)—拆除授权许可证—建设完工证。其中,建筑设计任务批准及施工许可证的颁发由当地政府责任人签字。中国的项目从设计到施工完成主要经历以下过程: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选址意见书或出让合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竣工验收。

对比可见,亚美尼亚在施工建设前的许可流程相对简单,但施工批准及建设后到使用阶段比中国管理的法定程序更严格。

相关思考及建议

当前,中国的城乡规划标准体系在全面性、系统性等方面已走在亚美尼亚的前面,但要与亚美尼亚进行项目合作,需合理认识两国的差异,并有针对性地对中国相关标准规范进行修改,以适应当地需求。综上所述,为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城乡规划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针对不同区域构建“多套”规划标准体系。

根据不同国家的情况,对中国现有的规划标准规范体系进行优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规划技术体系。推动中国规划技术与当地的规划法规、行政管理和运作体系等结合,以适应不同国家的发展基础、规划体系现状,并充分吸纳本地规划与建设特色,增强中国城乡规划标准在国外的适用性。

(2)以经济合作促标准输出。

加强政府层面的经济合作力度,推动地方政府积极主办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合作论坛、商贸博览会等活动,建设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以中外经贸合作项目、规划项目为载体,推动中国城乡规划走出去。

(3)尊重当地的宗教、文化和习俗。

积极认知当地政治环境、法律环境和经济环境。在政治环境稳定的区域选择合作项目,避免涉及当地冲突。充分了解当地居民的精神需求是十分重要的,将中国的城乡规划标准作为先进经验加以输出要在充分尊重本地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的前提下进行。

(4)联合地方、国内外多方机构,加强规划本土化研究。

联合当地的规划设计单位、国际科研组织机构,构建属地化的规划设计团队,对有效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项目审批、合理取用规划设计标准、更好地满足所在国需求以及节省项目总投资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亚美尼亚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代表,以及年青岛上合组织峰会的对话伙伴国之一,与中国及上合成员国、观察国有着共同的发展宗旨和原则,并愿与上合组织建立平等互利的伙伴关系。本文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相关规划、管理及法规等标准进行分析研究,是中国与亚美尼亚在该领域建立合作关系、推动互惠互利发展的一项重要举动。同时,亚美尼亚作为独联体国家,代表着一批受苏联标准体系影响较深,而又受制于经济条件,迫切想要进行基础更新的“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针对该国城乡规划标准体系的研究结果和相关建议同样适合于多数独联体国家。

来源:年02期《规划师》杂志

新媒体编辑:刘晓莹

审读:刘芳

文章全文详见《规划师》年02期

《“一带一路”背景下对亚美尼亚城乡规划标准体系的思考》

近期文章推荐

空间规划地理信息资源共享现状与发展方向

空间规划信息资源共享下的“一张图”建设探讨

面向资源共享与公共服务的新型城市治理信息平台创新模式研究

大西安区域历史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设计与应用

《规划师》杂志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tailongg.com/ewls/49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