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哈尔库尼克(Gegharkunik)省
▲格哈尔库尼克,位于亚美尼亚中部。它的首府和最大的城市是加瓦尔(Gavar)。是亚美尼亚最大的一个省,面积约平方千米,仅塞万湖约占平方千米。埃里温-塞万-迪利扬共和国公路(M10)南北贯穿该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格哈尔库尼克省的东面是亚美尼亚的沙姆延(Shahumyan)省、有争议的阿尔札赫(Artsakh)共和国,以及阿塞拜疆控制区。这里国际地位未明,战乱不断。塞凡湖边的贝斯特韦斯特波西米亚度假酒店(BestWesternBohemianResortHotel)是一家庭院式的度假酒店。位于格哈尔库尼克省塞凡市东面的塞凡湖畔。依山傍水,是看塞凡湖日出的好地方。现在是旅游淡季。这里的住房充裕,我们下榻在紧靠湖边那幢土黄色的排屋里。▲昨晚催眠的虫鸣已若游丝,今天晨起的鸟儿正彼此啁啾,微光的天空覆合在蓝幽幽的湖面,正有紫气东来,晴好如斯,赶紧,赶紧,塞凡湖日出大戏,呼之欲出啊!▲度假酒店的左面就是我们昨天去过的塞凡半岛,前方橘红的天色告诉我太阳即将从那里升起。
▲已经有人出湖去工干了。
▲风头??也是早起的一员。煞有介事地在湖面游弋。
▲喂,喂,别急着飞出我的镜头啊!而亚美尼亚鸥(Armeniangull)鼓动有力的翅膀,长鸣着,快速划出我的视线。
▲天色越来越亮,也越来越暖。
▲紧锣密鼓,日出大幕开启的时刻越来越近。
▲哦,他来了!一时间,所有的辉煌和赞美都属于他。
▲塞凡湖日出,作为剧目太精彩,作为早餐实在太丰盛了!
用心热烈地拥抱过后,我们继续晃荡。
▲回望被牛羊包围的塞凡市,十分的静谧,却有一种萧瑟感隐隐袭来。
塞万(Sevan)市:位于亚美尼亚格哈尔库尼克省塞万湖西北海岸。海拔米。该镇距离首都埃里温65千米,距离省会加瓦尔35千米。塞万镇的人口约为人。不知何故,有数据显示这里的人口在逐年减少。
塞万市的西面被被塞万国家公园包围,东面濒临著名的塞凡湖。是亚美尼亚最受欢迎的度假胜地之一。▲我们的车自北向南沿M10公路晃荡。进入哈拉万克村路段,车的左侧湖天一色,芦花在秋风里舞者般摇曳。
哈拉万克村(Hayravankvillage):是亚美尼亚格哈尔库尼克省的村庄。靠近塞凡湖畔。
▲浅水处的水草疏疏密密,如蓝色纸上书写的文字。
▲被蓝绿描述的“高加索明镜”,恰似一片剪下的天,倒映着湖畔的山峦。
▲湖畔的民居如积木般存在。
▲平缓的山脊,微澜的湖水。从远古到中世纪,塞凡湖被亚美尼亚人称为海:贝哈姆海(SeaofGegham)。塞万湖连同范湖(LakeVan)和乌尔米亚湖(LakeUrmia),被认为是亚美尼亚历史上的三大“海”。而目前亚美尼亚境内仅存一个。另外两座分别位于土耳其和伊朗。原因你懂的!塞万湖是亚美尼亚公认的国宝。年制定的“塞万湖法”将塞万湖定义为“具有环境、经济、社会、科学、文化、美学、医疗、气候、娱乐和精神价值的战略生态系统”。▲湖畔的树又成了秋天的旗帜。
▲人和湖,这样才是和谐的比例。
▲车行至M10诺拉特斯村路段,远处的这一片城镇,是亚美尼亚格哈尔库尼克省的首府加瓦尔。
诺拉特斯村(Noratus):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村庄,靠近加瓦尔,因诺拉特斯公墓得名。村庄附近青铜时代的巨石要塞表明,诺拉特斯是亚美尼亚最古老的、持续的人类定居点之一。
▲此刻的太阳把湖面播撒得银光闪闪。
▲格霍维特的山坡上牛羊安静地进餐。过了这个村我们就晃荡进下一个省了。
格霍维特(Geghhovit):是格哈尔库尼克省一个主要的农村社区。成立于15世纪。据说,这里有建于年的无屋顶教堂。还有一个现代化的灰色玄武岩图克马努克礼拜堂。这两栋建筑都位于穿过城镇的主要公路附近。
此处没有图片是因为我睡着了。车在睡梦里把我晃荡进了下一个省份!
瓦约茨佐尔省(VayotsDzor)▲瓦约茨佐尔省,它位于这个亚美尼亚的东南部,与阿塞拜疆飞地纳希切万、阿尔札赫共和国、阿塞拜疆的克尔巴贾尔区(Kalbajar)的东部接壤。它占地平方千米。该省人口只有人,是全国人口最稀少的省份。该省的省会和最大的城市是叶格纳多(Yeghegnadzor)。该省是亚美尼亚许多古人类遗址和旅游景点的所在地,其中包括著名的阿雷尼(Areni)岩洞古猿遗址和葡萄酒厂的青铜时代遗址、建于8世纪的塔那哈修道院、10世纪斯巴达伯德堡垒和13世纪诺拉万克修道院。瓦约茨佐尔也是温泉镇的所在地。这些景点再给我10天时间也看不完。只好沿M10继续晃荡……▲这一路,横看成岭。
▲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啊!
沿途有很多拍摄机会!蜿蜒的山路和众多的发夹弯,产生了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山口峡谷、悬崖峭壁景观,还有美丽的高地草原。当然,一定不能错过的是瓦尔德尼斯山口。
瓦尔德尼斯山口(VardenyatsPass):或称塞利姆山口。位于亚美尼亚瓦约茨佐尔省的瓦尔德尼斯山脉,海拔2.米。是连接塞万湖的M10通道。这段道路比较危险,因为极端的天气,暴风雪,强风,雾,能见度低,一些路段会有黑色冰和雪崩险情发生。
至于发现奥贝利安骆驼驿站完全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个景点并不在我们的行程里。还不是叫尿憋的!
▲奥贝利安骆驼驿站(OrbelianCaravanserai)或塞利姆·卡拉文萨雷客栈:位于瓦尔德尼斯山口的南侧,海拔2米,是古丝绸之路上进入多山的瓦约茨佐尔地区的一个骆驼驿站。它于年由奥贝利安王子沿着瓦尔德尼斯山口建造。骆驼驿站在年至年期间得以部分修复。目前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古骆驼驿站。
▲奥贝利安骆驼驿站的唯一入口开在与主体大厅相邻的矩形前厅。它有一个三角形的石瓦屋顶放在拱门上。入口有个半圆角装饰门楣,高出门楣的石墙上刻有高浮雕动物形象,左侧是飞兽,右侧是公牛。
▲驿站用玄武岩块建造。它有一个单独的大厅,分为三个中殿,七对多面柱。三座中殿上方的屋顶有三个平行的拱顶,每个都有一个天窗,让阳光和新鲜空气进入,同时还能排出烟雾。天窗四面都刻有独特的装饰花纹。前庭的南墙和入口墙立面是驿站中少数几个有雕刻装饰的地方。
骆驼和马匹等牲畜可以在狭长的通道中休息。在大厅的左右两侧柱子之间是骆驼马匹的食槽,在大厅的一个角落还有一水池。旅行者睡在一个独立的房间里,房间位于商队西侧狭窄通道的尽头。
它是中世纪亚美尼亚世俗建筑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前庭发现两个铭文,一个用波斯语写成,另一个用亚美尼亚语写成。写在入口的半圆形门楣上的波斯文字几乎被破坏者抹掉了,但是在东部内墙发现的亚美尼亚文字,刚好经过右上方的入口,清晰可读的亚美尼亚赞美词:
“以全能而强大的上帝的名义,在年,在巴赛德·汗的统治下,我是利帕利特王子的儿子,我的母亲安娜是伊万的孙女,我的兄弟们长得像狮子一样英俊,奥贝里民族的伯特尔王子、斯姆巴特和埃利科姆王子,以及我的妻子瓦尔丹的女儿霍丽莎。西尼卡里曼人,用我们自己的资金建造这座属灵的殿堂,拯救我们的灵魂,拯救我们的父母和兄弟们,以及我在世的兄弟和儿子萨吉斯,牧师霍文尼斯,库尔德人和瓦尔丹人。过路人,我们恳求你们以基督的名义记住我们。殿堂的开始是在大祭司埃赛的时候,在年,多亏了他的祷告,才完成。
读完这段祷文,也结束了瓦约茨佐尔省的穿越。来吧,继续晃荡起来!苏尼克省(Syunik)▲苏尼克省在亚美尼亚最南端。它边界的北方是瓦约茨佐尔省,西边是阿塞拜疆的飞地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东边是卡拉巴赫共和国,南方和伊朗交界。它的首府和最大的城市是卡潘(Kapan)。该省人口约为人,也呈现下降趋势。
有研究表明,公元前2世纪苏尼克地区就是亚美尼亚王国的核心地带。
今天我们长途跋涉进入这个省份,就是要去造访该省关于塔特夫的今古奇迹。
塔特夫(Tatev)
▲塔特夫是亚美尼亚苏尼克省戈利斯社区的一个村庄。距离埃里温千米。人口仅为人。这个村庄最著名的是塔特夫修道院和世界上最长的双轨缆车“塔特夫之翼”。
塔特夫之翼(WingsofTatev)塔特夫之翼位于休尼克省戈利斯社区,是一条架在哈立佐尔村(Halidzor)和塔特夫(Tatev)修道院之间,长5.7千米的双轨索道。它是目前世界上行程最长不间断的双轨缆车。建筑工程于年10月16日完工。
从哈立左尔站点到塔特夫修道院的总行程约为12分钟。空中缆车飞越沃罗坦峡谷,最高度达到米。当第一个客舱到达塔特夫站点时,第二个到达哈立佐尔村站。在绞索被重新加载后,再次从相反的方向开始运行回转。每个客舱可容纳30名乘客和1名乘务员。缆车每小时可运送约名乘客。高大的柱子将索道分成四个部分。最长的一段间距有2.7千米。运送过程中可以俯瞰塔提夫修道院建筑群和沃罗坦峡谷风光。乘坐塔特夫之翼去参观塔特夫修道院,这是我们今天的重头戏。▲抵达时已近中午,索道要午后才开。我们现在可以在哈立佐尔站点闲逛、吃午餐。
▲放眼可见沃罗坦峡谷两岸的塔特夫风光。
沃罗坦峡谷(VorotanCanyon):是阿拉克斯河(Arasriver)左支流沃罗坦河流经外高加索地区形成的大峡谷。是亚美尼亚的瑰宝。它北起南亚美尼亚的苏尼克省,流经东南方向公里。然后有59公里流经有争议的卡拉巴赫地区。流域面积为平方公里,峡谷深度超过米,宽度达3千米。这条河流经多山的乡村和深谷,形成崎岖的悬崖地貌。尤其沃罗坦河在流经塔特夫形成了令人惊叹的峡谷景观。
▲黄蜻在枯枝上停歇;
▲番红花争芳吐艳;
▲小红蛱蝶在紫色的荆芥花间停留;
▲据说斑缘豆粉蝶的粉是一种药,有消肿止痛的功能;
▲红珠灰蝶煽动围棋谱般的翅膀,但不知道是几段高手?
▲小豆长喙天蛾的喙还是真长。
▲竹蜂密生柔软的黑绒毛,翅膀闪现金色光辉。我曾经被这些家伙蛰过,还是离它远点!
哦哦,有人喊吃饭喽。
▲索道站的午餐。
▲齐活!发现么有?桌上有道菜很有意思。
▲葡萄叶包心卷(Yarpagdolma):这道形似春卷的美食是亚美尼亚的国民料理之一,除了用葡萄叶,还会用白菜叶或卷心菜充当外皮。陷通常是肉沫、米饭以及各种香料。
呵呵,我们的主食却是他们的菜肴,反之亦然。
▲饭后,这东西载我们飞越号称世界上最长的双轨架空缆车索道。
▲空中两只乌鸦打得难解难分,这种高难度的空中博弈,看得十分过瘾;
▲远处岚气氤氲。
▲脚下峡高谷深。
塔特夫之翼果然壮观!而“塔特夫之翼”下还潜伏着一个个村庄。由于这里的人口不断减少等原因,有些已经被废弃了。据统计,目前这里人口最少的村庄只有28人。
▲要是不乘坐的塔特夫之翼的话,去塔特夫修道院要在曲折的盘山公路上晃荡40分钟。当然这里是传统的徒步胜地。▲现在,远处的塔特夫修道院依稀可见。
塔特夫修道院(TatevMonastery)“Tatev”亚美尼亚语是“翅膀”的意思。据说,当年有一位年轻的教士想把自己设计十字架安装在教堂的顶上。偷偷爬上尖顶,不幸坠落身亡。坠落前他大喊上帝给他“Tatev”。这个传说也许可以为“塔特夫之翼”做一个注释。
▲这是一个建于9世纪的亚美尼亚使徒修道院。位于苏尼克省戈利斯社区的塔特夫村。修建在濒临沃罗坦河峡谷的玄武岩的悬崖顶上。它作为苏尼克的主座教堂,曾经在该地区的经济、政治、精神和文化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14和15世纪,修道院创立了亚美尼亚中世纪最重要的大学之一:塔特夫大学。在亚美尼亚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里,塔特夫大学的学者们用微缩画等形式来保护亚美尼亚文化和信条。这所大学为亚美尼亚的科学、宗教和哲学的进步、古书籍的修复、保存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在修道院南面庭院的南面墙上有许多精美的十字架石雕刻。其中一些被认为是塔特夫大学生们的作品。
▲加瓦赞(Gavazan)纪念碑:是一座建于年的纪念碑,献给圣三一。它位于大教堂的南面庭院。是一个大约八米高的八面石柱,顶部有一个十字架石。十字架石有一个暗藏的机关。这个铰链式的机关装置,会让塔晃动。是中世纪亚美尼亚最独特的建筑古迹之一。
关于铰链装置的作用有两种猜测:一种认为是地震预测器;另一种认为是防御设施。▲圣阿斯瓦特圣公会(St.Astvatsatsin):这个11世纪的小教堂坐落在围墙的东北角,在拱形的东门和陵墓的顶部。它是一个小的两层垂直的结构,第一层是拱顶,第二层是穹顶。入口有一个非常狭小的木门。这样的设计对于亚美尼亚教堂建筑来说是独一无二的。
▲格里戈·塔特瓦西(GrigorTatevats)陵墓:教堂外和入口左边的小建筑是年建的格里戈·塔特瓦西陵墓。建造得就像一座微型的教堂,有雕刻的拱门、屋顶和小圆顶。墙上有一排十字架石。
塔特瓦西(-年):被称为亚美尼亚最博学、最有才华的教师、学者、科学家和艺术家。他将塔特夫修道院大学的教学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为王国的传统、文化和政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塔特瓦西陵墓西边的拱形门廊。是大教堂的西墙和内部庭院的一部分。▲塔特瓦西陵墓东面紧邻的是圣·格里戈·卢萨福里奇教堂(St.GrigorLusavorichChurch):建于年,与波霍斯-彼得罗斯教堂相邻。根据历史记载,它取代了一座建于9世纪的旧教堂。西门上镶着厚厚的檐饰和一个东方风格的拱门。
▲圣?格里戈?卢萨福里奇教堂是一个单一的内殿类型,半圆形的尖顶和拱形的屋顶,也是这一时期的典型教堂建筑风格。其东端尖顶有两个十字形的窗户和一个圆形的窗口。祭坛围裙装饰几何十字绣。
▲圣波霍斯-彼得罗斯教堂(St.Poghos-PetrosChurch):建于公元年,是塔特夫修道院最大的建筑物。它是为特尔-霍万尼斯主教建造的,以庆贺他担任苏尼克地区的主教,以及这里发现的重要文物。
教堂钟楼的铜钟,是亚美尼亚最重要的铜钟之一。穹顶下东面的外墙上刻着教堂的捐赠者的名字。
特尔·霍万尼斯主教在年拆毁旧教堂建造新教堂时,发现了使徒波霍斯和彼得罗斯的遗物。因此,这座教堂叫做波霍斯-彼得罗斯教堂。而这座教堂的建立,在亚美尼亚历史上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当时正是阿拉伯结束在亚美尼亚的统治时期,寄托了一个王国重生的愿望。
特尔-霍夫汉尼斯(TerHovhannes):九世纪末出生于农民家庭。很小就被他的继母派去照料市长的鸡,随后又失去了家里的继承权。他只得进了修道院。在修道院里,他的智慧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发展。最后以鼓掌通过的方式当选为主教。并对亚美尼亚的宗教、政治、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是亚美尼亚宗教史上的一个传奇。▲钟楼(Belfry):这座教堂的钟楼初建于14世纪,在19世纪末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座3层建筑,又在年地震中倒塌。目前残存的建筑物是地震中倒塌钟楼的底座。
铸于14世纪的一对铜钟是亚美尼亚青铜铸造的典范。在过去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它们一直在持续运作,只是在年至年主教搬到戈里斯期间,以及在苏联统治的70年里,它们沉默了。现在只有一个铜钟还在运作,而另一个在博物馆里。这一对钟是大主教斯特帕诺斯·奥贝里安下令铸造的。一个在年铸就,另一个是在他死后的年铸就。两个铜钟相当大,钟上的铭文注明了它们的铸造日期,引人注目:“。主啊,让我听到胜利和喜悦的声音。泰尔·斯捷帕诺斯出生时是无罪的,为了祖国的荣耀,他被召到了苏尼克的王位上。““。耶和华啊,愿我听见你的声音。愿我疲乏的身躯充满欢喜。上帝啊,宽恕泰尔·斯捷帕诺斯吧。▲通过钟楼进入教堂,内部空间被置于巨大的穹顶之下。最初(约年),墙壁是用灰泥涂抹并画满壁画的。幸存下来的残片包括基督被封存的壁画,旁边是先知和圣徒,西面墙上有巨大的审判壁画日,以及耶稣降生的场景。这些作品是由从欧洲招募的艺术家和修道院学校师生创作的。
▲如此偏僻的地方也有信众,虔诚膜拜。
▲修道院的庭院里,看到一只掉了尾巴的壁蜥。
而这次我们的拜访可不想留下尾巴,因此决定租车去峡谷的对面俯瞰塔特夫修道院的全景。
▲果然,站在那这里,塔特夫修道院一览无余。
▲塔特夫修道院周围的山色里隐藏着坦扎塔普村(TandzatapVillage)。是个仅有百人的小村庄。
▲魔鬼桥(SataniKamurdj):位于塔特夫修道院下面,在沃罗坦河米深的峡谷中。是亚美尼亚的自然奇观之一。多少年来,风和水创造了大自然的奇迹,把熔岩穿透。形成了通往塔提夫修道院公路上的天然桥,其宽度为60米,长度为30米。在这座桥附近,是一处天然的咸水温泉,这些泉水周围都是神奇的钟乳石,人们可以在温泉中游泳。最勇敢的人可以下到河边,看到泉水下面神秘的石窟。
你享受了索道的快捷,就放弃了游咸水温泉、探秘水下石窟的乐趣。
▲回程索道。
戈利斯(Goris)戈利斯是一个城市社区的中心城市,位于亚美尼亚苏尼克省南部的戈利斯河谷。距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千米。距省会城市卡潘67千米。就人口而言,戈利斯是苏尼克省的第二大城市,人口为人。戈利斯是苏尼克教区的亚美尼亚使徒教会中心。
▲戈利斯傍晚的街道行人稀少。我们今晚下榻于此。从旅馆的房间阳台看戈利斯暮霭沉沉。
▲月亮已经爬得老高,老高。一日穿越三省的疲惫还是没能挡住饥饿的冲动。走饭饭去!
▲坐定餐桌,先上三道开胃菜:亚美尼亚米粉:是一道亚美尼亚传统美食,也是大米粉做成米饼,然后刨制成小碎条。小扁豆色拉(Lentilsalad):棕色小扁豆,西红柿、洋葱,在柠檬汁,橄榄油和切碎欧芹调料。这种色拉有许多变化,小扁豆可以是用小鸡豌豆、黑眼豌豆、切碎的生茄子或烤茄子等取代。蔬菜沙拉:黄瓜、西红柿和青圆椒用橄榄油、迷迪香、薄荷叶等香料调制。▲在亚美尼亚做肉、鱼和蔬菜通常需要填料,起泡和皮雷。如此这般!▲洋葱、土豆、西红柿炖牛肉。这道菜扎实、顶饱。吃完它就啥也不想了,洗洗睡吧!
谢谢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北京哪有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