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温的CityWalk

大概是做过规划馆讲解员的原因,加上读书时很喜欢地理,所以到了一座城市,我喜欢先去翻看地图了解城市的整体布局;也喜欢登高望远,俯瞰整座城市的脉络和风貌;接下来会争取时间进行我最喜欢的CityWalk/城市行走,拿着相机,轻装便履,穿行在大街小巷里,一步一步发现这座城的肌理。感受风和,感受日丽,感受当地人的表情,感受街头市井文化,也感受初次到访的新奇和行至偏僻处的忐忑。

埃里温的城市中轴线

考古学的证据显示,埃里温的存在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元前年,乌拉尔图人的领袖阿尔吉什提一世下令在此地设置了一座军事要塞,名为埃勒布尼。由于来自欧洲与印度的商旅路线都需在此路过交汇,因此要塞自从建成之后,就一直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冲。至于埃里温的现名之启用,最早出现的纪录是在7世纪时,是当时波斯帝国统治下的亚美尼亚之首都。

百度百科埃里温,亚美尼亚的首都。公元前年,这里就被设置成了一座军事要塞,埃里温部落的居民便开始生活于此,到年,已有年的建城历史。站在埃里温阶梯(YerevanCascade)上,能俯瞰城市全貌,也能远远望见夏季里若隐若现的亚拉腊神山(MountArarat)。

照片右上方的雪山,即是亚美尼亚的圣山亚拉腊山,却位于土耳其境内。

似乎受着圣山的指引,埃里温的城市建设便一路向南生长,从北至南依次分布着埃里温阶梯、自由广场、共和国广场等大型景观。▼在这条城市中轴线上,卡菲斯杨美术馆、国家歌剧院、亚美尼亚国家博物馆等建筑渐次排开。共和国广场更是埃里温的城市中心,政府的办公大楼也建在边上。到了夜晚9点钟,国家博物馆前的喷泉会和着音乐曼妙起舞,灯光璀璨,游人如痴如醉。

▲你觉得这是什么?是不是很艺术?其实,它是喷泉喷水口。但我来得太早,喷泉还没开始工作。卡菲斯杨美术馆的入口就在它的旁边▼

自由广场的国家歌剧院▲共和广场的政府办公大楼▼

共和广场的国家博物馆,也是我参观的第一站。

▼博物馆前台印制了好几种使用广泛的语种的宣传册,比如亚美尼亚语、俄语、英语、法语等。我肯定是选择中文的啦!这份小册子上展示的信息足够我们参考的了。从总体介绍到分层分区导览,到地址票价等常用信息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的。我吃完午饭就进去,一直逛到广播里催促闭馆才离开,约有4个小时。因为馆内禁止拍照,当我拿着手机打开翻译软件对着文字介绍打算翻译的时候,工作人员就过来制止了。第一次还跟他解释我在干嘛,他允许了。但想想还是算了,不翻译了,连猜带蒙吧,免得人家误会,旁边来来往往的其他国家的参观者也都看着听着呢,给人留下不好的形象太不划算。▼

埃里温的粗犷与雅致

无论你从埃里温的哪个方向进入市区,你看到的都将是这番“苍茫高山荒原图”。

但是,当你漫步市区,你又会完完全全忘记这高山荒原。

这里的夏日,跟我们北方的夏日很像,走在巨大的树荫下,凉爽宜人。被绿荫包裹起来的建筑,融合了欧洲的古典文艺风和苏联的狂野工业风。微风不时吹过,你的心情也被这建筑交响曲带得一会浪漫得跳起了芭蕾,一会狂欢得蹦起了野迪。可爱的是,这种难以言说的奇妙,并不会十分难得,你可以在这外高加索三国和巴尔干半岛四国,甚至更多的曾经苏联加盟国里有所体会。

在埃里温,最能体现这种融合的,应该是埃里温阶梯了。它位于城市中轴线的北边,阶梯顶部也是俯瞰埃里温的一个绝佳制高点。国人喜欢称它为“社会主义大阶梯”。因为它原本是为宣扬社会主义而修建的,因为苏联解体,阶梯顶部就处于停工状态了。最明显的标志就是顶部的“主体思想塔”。除此之外,它还被称为“艺术阶梯”、“艺术广场”,因为阶梯内部被用做卡菲斯杨美术馆,展呈了许多雕塑;阶梯前面的广场上塑立了很多怪诞有趣的雕塑。随意感受一下:

“主体思想塔”

母亲雕塑,也是一位全裸的、丰乳肥臀的、手上夹着一支香烟的母亲。

跳水三连拍

四肢魁梧,下体细小的武士。

.08.16

Yerevan









































伍德灯
北京中科白瘕风刘云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tailongg.com/ewls/44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