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曾经被种族灭绝过的国家,这里记载着那

“幽怨悲凄、亘古伤感的眼神,是亚美尼亚人一望即知的特色。在他们眼底深处,闪烁着亚美尼亚人失土——亚拉拉特山的阴影,无数次大屠杀受害者的幽灵,被迫流亡世界各地子民的苦痛。”

——前苏联诗人叶夫根尼。

以上这段文字描述了历史上亚美尼亚所遭受的种种苦难,这个国家和周边国家从没有中断过恩恩怨怨,哪怕是左右两边的邻国土耳其和阿塞拜疆,也都是有着“不共戴天”之仇的国家。

一个是在历史上跟自己有着世仇的国家,一个是直到今天此时此刻都老死不相往来的邻居。但要说对亚美尼亚最沉痛的伤害,还得是发生在上个世纪的那场种族灭绝大屠杀。

亚美尼亚种族灭绝纪念碑

遭受过历史上多次伤害的亚美尼亚,主要是由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都是东西方冲突的前沿。甭管哪一方出现一个强国,亚美尼亚都避免不了成为它傲视群雄的牺牲者。公元5世纪,亚美尼亚向波斯称臣,后来又成了罗马的附庸,信奉基督教后又被波斯人统治,9到11世纪,拜占庭并吞了它大部分领土。

但经过几个世纪,亚美尼亚人仍保留着其文化和宗教上的独立性。17世纪,亚美尼亚被奥斯曼帝国和波斯萨法维帝国瓜分。18世纪,俄国势力伸张到高加索地区,而随着征战了数个世纪的伊斯兰教奥斯曼帝国的日益衰落和瓦解,奥斯曼帝国的许多知识精英和商人都是亚美尼亚人,他们要求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的呼声日益高涨。

19世界上半叶,同是信奉基督教的希腊在英、法协助之下获得独立,这使得许多亚美尼亚人也想在俄国的庇护之下从奥斯曼帝国独立。而沙皇俄国也一直想把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西亚美尼亚纳入其版图,由此大力支持亚美尼亚建国。

一次世界大战前俄国与奥斯曼帝国几次冲突,奥斯曼人把亚美尼亚居住的大片领土都割給了俄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奥斯曼帝国加入以德国和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向协约国宣战,但战局并不顺利,而且国内政治、民族问题因为战争失利而激化,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奥斯曼帝国把这归咎于亚美尼亚等民族与外部势力勾结,决定“攘外必先安内”。一战时任奥斯曼帝国内政部长的塔拉特·帕夏说:“要一劳永逸地解决亚美尼亚问题,就必须从肉体上消灭亚美尼亚这个种族。”

奥斯曼帝国首先将目标对准了亚美尼亚的文化精英。年4月24日,多名亚美尼亚知识分子和显要人物被逮捕,然后被处决。接着军队中的亚美尼亚裔军人被甄别、隔离、处决。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对土耳其东部诸省进行了扫荡。

种族灭绝纪念碑内部

截至年5月,该地区的亚美尼亚男性已经被消灭殆尽,行动随即进入第二阶段。同年5月底,奥斯曼帝国下令将全部亚美尼亚族裔押运到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沙漠地带。

流亡者中那些有姿色的妇女或低龄儿童被掠为奴隶,其余的在历经劫掠、奸淫、屠戮之后,抵达叙利亚时已不足原先数目的20%。而在那里等待他们的依然是无止境的饥饿、疾病和劳碌。

同样的命运也落在土耳其西部省份的亚美尼亚人头上,精英人物先被斩杀,剩余人口又被强掳。而且,在押运过程中,闷罐车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被大规模使用。沙漠中,土耳其政府沿幼发拉底河建立了25个集中营,70万人被不断地从一个集中营转运到另一个集中营。直到年4月,这些集中营最终被一个个“清扫”干净。

土耳其政府至今拒绝承认这是一起官方发起的有预谋的屠杀行为,他们认为当时亚美尼亚人发动独立起义,在冲突中,双方都有伤亡。而后来对亚美尼亚人的迁移并不是针对全体亚美尼亚族,最初新教徒、天主教徒、寡妇和儿童就不在被驱逐之列。当然,在迁移过程中,由于管理、卫生等方面的缺失,使得大量亚美尼亚人死亡,但是绝对不能称之为“有计划的大屠杀”。

种族灭绝纪念碑外观

但亚美尼亚、俄罗斯和多数西方国家皆认为这是一起可以和犹太人大屠杀相提并论的由一国政府蓄意进行的种族灭绝行为,一些土耳其学者(如奥尔汉·帕穆克等)也持有相同观点。

目前共有阿根廷、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希腊、意大利、黎巴嫩、荷兰、俄罗斯、瑞典等二十多个国家官方承认这是一场种族屠杀。欧洲议会也承认亚美尼亚大屠杀事件,称这宗屠杀为违反人性的罪行。

虽然对于在大屠杀中丧生的亚美尼亚人数目仍未有共识,学者普遍认为有超过万人至万人不等的亚美尼亚人在年至年间死亡。《大英百科全书》参考了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研究得出的从年至年估计约60万亚美尼亚人在驱逐过程中死亡或被屠杀。年,联合国将此事件定性为“种族灭绝”。

亚美尼亚种族灭绝纪念馆位于埃里温市西南的Tsitsernakaberd燕堡丘上,建于年埃里温爆发纪念种族灭绝50周年示威之后。每年4月24日是亚美尼亚法定的纪念日,成千上万的亚美尼亚人自发的聚集在此,悼念死去的同胞。

来到纪念碑第一眼看到的是44米高的纪念塔,塔身极为锐利的线条直冲天空,仿佛一把锋利的钢针扎进蓝天,极具冲击力的画面表达着亚美尼亚民族撕心裂肺的痛苦。一半大一半小的纪念塔也有自身的寓意,小的代表万在国内被屠杀的亚美尼亚人,大的代表在海外被屠杀的万亚美尼亚人。

走向纪念碑的路两边呈不对称布局,左侧是刻满曾经发生屠杀事件的城市名称的纪念墙,右侧草地上是采购人这场灭绝大屠杀的外国政要在此种下的和平树。

走近纪念碑,主体由12块倾斜的厚石柱组成,象征着一战后列宁与土耳其的阿塔图克为达成和平协定,而划给现代土耳其的12块“西亚美尼亚”省份。游客由12块厚石柱的缝隙处的台阶进入纪念碑,里面是12块石柱包裹出的圆形广场,广场中心区域下陷,摆满了祭奠的人码放的鲜花,中间位置是长明灯火。

12块压在头顶的厚石柱

坐在石柱中间的台阶上向上仰望纪念碑,12根倾斜着扎向天空的石柱重重地压在头顶,仿佛在召唤着上百万含冤而死的灵魂。身体两边的厚石柱也好像在挤压着自己,从心理到身体有着强烈的压抑感,真让人有种透不过来气的感觉。其实从我个人审美角度来说,一直比较倾向于天安门广场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外形,庄严肃穆让人望而生畏。

第一次见这种现代造型的纪念碑,是在华盛顿由林徽因的侄女林樱设计的越战纪念碑,总觉着这就是一个广场,和纪念碑扯不上任何关系,最起码我连个“碑”都找不到,顶多也就叫个纪念公园吧?

不过这次看到的亚美尼亚种族灭绝纪念碑让我改变了以前的看法,这种现代化的造型通过极为简单的线条,产生了莫大的视觉冲击力,把它想要表现的主题通过颜色、体态、角度、线条组合成整体的视觉画面“砸”进你的视网膜,在心里留下强烈的烙印,让人久久不能释怀它所要表达出的悲伤情绪,最起码我一直到回埃里温市区时都没能缓过神儿来。

纪念碑正中央的长明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tailongg.com/ewls/49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